时间: 2025-05-12 04:1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19:49
谒金门
作者: 张履信 〔宋代〕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春天的睡眠刚刚醒来。小阁楼下的明亮窗子旁,窗帘外雨声淅沥,花瓣沉积在水面上,薄薄的寒意仍然萦绕在室内。我想要起床,却又懒得动弹,真是享受这孤独的睡眠滋味。听过一曲《广陵散》,似乎已经忘记了,还是起床来调弄那把绿绮琴吧。
作者介绍:张履信,字敬之,号澹庵,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谒金门》创作于春日,反映了作者在小阁中享受春眠的慵懒与惬意,同时透出对音乐和孤独的思考,表现了个人的内心世界。
《谒金门》是一首描绘春日慵懒情景的诗作,开头便以“春睡起”引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作者通过描写小阁的环境,展现了宁静的氛围。窗外的雨声、花瓣漂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此时,诗人并不急于起身,反而享受这种孤独的睡眠状态,显示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广陵”是古代名曲,象征着过去的回忆。诗人在享受春日宁静之时,似乎对往事感到惆怅,但又不愿意打破这种宁静与美好。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诗歌的深层意蕴所在。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欣赏,又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惬意。张履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成功地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日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人对孤独与音乐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惬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广陵”象征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过去的回忆
C. 诗人的孤独
诗人在小阁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A. 喧嚣
B. 宁静
C. 忧伤
“欲起还慵未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着急
B. 懒惰
C. 兴奋
答案: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