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09
春夜书怀
作者:李瀚 〔唐代〕
村舍独愁人,寒窗坐一灯。
馀生同短烛,世态更春冰。
避地思何往?低头愧未能。
长怀无限恨,不觉泪沾巾。
在村庄的小屋里,独自感到忧愁,寒冷的窗前只坐着一盏灯。
余生就像那短暂的蜡烛,世间的变化像春天的冰一样冷。
我躲避在这里,思绪却不知该往何处去,低下头来心中愧疚未能实现。
心中怀有无尽的遗憾,不觉间泪水沾湿了手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常见于唐诗,尤其是表现孤独与失落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李瀚,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因其诗歌作品中常流露出感伤、孤独的情感而受到后人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夜,诗人身处村舍,感受到孤独和悲伤,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理想未能实现的自责。
《春夜书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村舍独愁人,寒窗坐一灯”,描绘出诗人寂寥的环境,灯光的微弱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馀生同短烛”,将生命的短暂与蜡烛的脆弱联系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世态更春冰”,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变迁的冷漠和无情的感受,春天的冰象征着人情的冷漠与脆弱。
“避地思何往?”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低头愧疚的“愧未能”则是对自己理想未能实现的深刻反思。最后以“长怀无限恨,不觉泪沾巾”收尾,情感达到了高潮,透出无尽的遗憾与哀伤,令人动容。
整首诗以清淡的语言传达出浓厚的情感,表现了唐代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失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精神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窗坐一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余生同短烛”中“短烛”比喻了什么?
A. 长久的生命
B. 短暂的生命
C. 快乐的时光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所谓
C. 悲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瀚的《春夜书怀》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皆描绘了孤独与思考,但李瀚更加沉重、感伤,而王维则透出自然的宁静与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