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0:00
丁未春五首
作者: 刘克庄
端平淳祐两匆匆,
过眼光阴掣电同。
六十一翁无出理,
孤山长寄梦魂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端平和淳祐年间的光阴匆匆而过,就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六十一岁的老翁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道理,孤独的山中寄托着他无尽的梦和思念。
“孤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的老翁,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岁月的感慨,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孤独与追求。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韶,号景阳,晚号冥溪,南宋诗人、词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该诗作于丁未年(即公元1267年),诗人年事已高,正值人生的晚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
《丁未春五首》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身生命的思考。首句“端平淳祐两匆匆”,通过历史典故引入,给人一种时光飞逝的感觉。接下来的“过眼光阴掣电同”,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快速,几乎让人来不及回味。六十一岁的老翁,面对岁月的流逝,感到无可依赖的孤独,进一步反映了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孤寂。“孤山长寄梦魂中”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深邃而隐秘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刘克庄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人文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两个年号分别是什么?
“掣电”在诗中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孤山”象征什么?
刘克庄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