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31
送崔秀才游江陵
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萦回。
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
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
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在酒杯前,我和这位荆楚的客人相聚,心中却不断思念着远方的云彩。秦地的春天已经结束,而商山的花朵却正在盛开。鸥鸟惊飞,船帆忽然升起,天空中的彩虹在刚刚降下的雨中显现。归期自有时日,耳边的蝉声不断催促着我。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友人崔秀才前往江陵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
这首诗在平淡中透着深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以“樽前”引入,营造出一种欢聚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云外思萦回”却显示了内心的忧愁。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时间的交错与情感的层次。
诗的后半部分,鸥鸟的惊起和雨后的彩虹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流露出一种生机与希望。而最后一句“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则隐含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归乡的期盼,蝉声成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催促着归期的到来。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中,层层递进,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与自然变化,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樽前荆楚客”中的“樽”指的是什么?
“蝉声处处催”中的蝉声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庆馀的《送崔秀才游江陵》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但朱庆馀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与豪情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