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3:1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3:13:50
送崔拾遗赴阙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清貌淩寒玉,朝来拜拾遗。
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
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清秀的容貌如寒玉般剔透,今天早晨我特意来拜访你。你受命于天子,前去感恩那位知遇之人。佩剑的日子已经分开,只有在风霜中独自伫立的时候。名声再高也无法长久停留,这并不是与九霄相期的缘故。
作者介绍:朱庆馀是唐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崔氏赴阙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崔氏的良好祝愿与惜别之情。阙指的是朝廷,崔氏受到天子的召唤,意味着他即将获得更高的官职。
这首诗通过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友人崔氏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开头两句以“清貌淩寒玉”形象地展现了崔氏的美丽,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外貌的赞美,结合“朝来拜拾遗”则体现了诗人与崔氏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人提到崔氏受命于天子,去感恩那位知遇之人,显示出对崔氏前途的美好祝愿。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展现了崔氏即将离去的孤独感,佩剑的日子暗示着崔氏的身份和责任,而“风霜独立时”则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最后一句“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则点明了诗的主题:即使名声再高,也不能长久停留,人生如梦,无法与高远的理想相期。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细腻,又有思想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清貌淩寒玉”)、对仗(“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崔氏的祝福与惜别,以及对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与对命运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崔氏受到什么人的召唤?
“剑佩分班日”中的“剑佩”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朱庆馀的《送崔拾遗赴阙》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但王勃的诗更侧重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朱庆馀则在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