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29
隔岸桃花红未半。
枝头已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
清梦断。
亭亭伫立春宵短。
隔着河岸的桃花才刚开始绽放,
树枝上已经有蜜蜂在忙碌飞舞。
我惆怅的是武陵人却对此毫不在意,
梦已断。
我在这亭子里伫立,春夜转瞬即逝。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作品涵盖诗、文、策等多个领域,风格沉稳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眷恋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武陵人”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个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感受。
王安石的《渔家傲》以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桃花和蜂儿,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由欢快转向惆怅,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桃花不仅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寄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尤其是“清梦断”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和对理想的追求。
该诗的意象非常丰富,桃花、蜜蜂、武陵人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却又带着淡淡忧伤的画面。诗人在短短的几句中,既呈现了外在的春日风景,又深入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他对美好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美好事物珍惜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武陵人”是指谁?
“清梦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描绘的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渔家傲》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的作品更强调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而李白则侧重于酒中逍遥,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