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4:44
宿蠡口
安廷谔 〔明代〕
石尤归棹阻,又宿蓼花边。
野店沽余沥,奚囊数剩钱。
秋山违胜赏,暮雨惜孤眠。
不尽离魂渺,徐州两地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蠡口的归途上遇到的种种情景。船只依然受阻,不得不再次停留在蓼花旁的旅馆。小店里买酒却只剩下几文钱。秋天的山景与往日的美景相去甚远,傍晚的雨让人更不愿意独自入眠。心中的离愁别绪难以消解,仿佛在徐州的两地之间悬挂着我无尽的思念。
作者介绍:安廷谔,明代诗人,字士杰,号缙云,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以情感细腻、景物描写生动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于旅途之际,表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孤独和无奈。此时正值秋天,景色虽美,却无法掩盖心中思念的苦楚。诗人可能面临离别或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厚,直击人心。
《宿蠡口》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开头两句以“石尤归棹阻”引入了旅途的艰难,暗示了诗人的无奈与困境。接下来的“又宿蓼花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蓼花的意象既美丽又令人感到凄凉,似乎在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野店沽余沥,奚囊数剩钱”展现了诗人处境的窘迫,简单的饮酒小店里,连几文钱也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更加深沉。接下来,诗人用“秋山违胜赏”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秋天的景色虽美,但却无法与春夏的繁盛相提并论,反而让人感到一种失落。
“暮雨惜孤眠”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雨水与孤独交织在一起,令人觉得无处可逃。最后的“不尽离魂渺,徐州两地悬”则以徐州这个地名结尾,既指代了故乡,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归属与思念,思绪与空间的分离,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归途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既有旅途的艰辛,也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细腻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思念与离别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旅途中无奈的感受。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蓼花”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旅行
B. 孤独与思念
C. 丰收的季节
“秋山违胜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徐州”是用来象征什么的?
A. 旅行的终点
B. 诗人的故乡与思念
C. 一种美丽的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