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5:01
枳篱蓬径苏门西,春雨初过半是泥。
聊借酒枪消簿领,每除花簟作禅栖。
病中书札宁辞懒,老去身名不厌低。
自是芳兰易衰歇,可关鶗鴂尽情啼。
在苏门西边的枳篱小径上,春雨刚过,路面上半是泥泞。
我暂且借酒消愁,忘却烦恼,每当清除花笼,便有禅意驻足。
在病中写信,我宁愿懒于回复;老来之后,身名低微也不觉得厌倦。
芳兰本是容易衰败的,然而那鶗鴂却仍是尽情地鸣叫。
汪琬(约1580-1640),明代诗人,号竹山,字子华。他生活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国势衰微。汪琬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雨过》创作于作者晚年之际,正值明末动荡时期,个人生活和国家前景都充满不确定性。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雨过》以自然景象为引子,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开篇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景象,泥泞的小路和清新的空气,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接着,诗人以酒来消愁,借酒消愁的举动似乎暗示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调侃。每当清理花簟,便有禅意浮现,显示出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在病中,诗人对书信的懒惰回应,反映了他对外界关系的淡漠;而老去后对名利的不在乎,则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这种心态与前面的自然描写形成呼应,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深刻。
最后,诗人提到芳兰的衰败和鶗鴂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希望并存,展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围绕生活的无奈、内心的追求与生命的短暂进行探讨,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淡然态度。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酒”象征什么?
“老去身名不厌低”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