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44
原文展示:
折扬柳行
陆机 〔魏晋〕
邈矣垂天景。壮哉奋地雷。
丰隆岂久响。华光但西隤。
日落似有竟。时逝恒若催。
仰悲朗月运。坐观琁盖回。
盛门无再入。衰房莫苦开。
人生固已短。出处鲜为谐。
慷慨惟昔人。兴此千载怀。
升龙悲绝处。葛藟变条枚。
寤寐岂虚叹。曾是感与叹。
弭意无足欢。愿言有余哀。
白话文翻译:
遥远的苍穹景象,壮丽的雷声震撼大地。
雷声怎能长久轰鸣,光辉只向西方倾斜。
太阳落下似乎有尽头,时光流逝总是催人老。
仰望明月的运行,坐着观看天盖的旋转。
兴盛的门庭不会再进,衰败的房屋不要苦苦开启。
人生本来就短暂,出仕与隐退很少和谐。
唯有古人慷慨激昂,兴起这千年的感慨。
升龙在绝境悲鸣,葛藤变成枝条。
无论是醒是睡,岂能虚叹,曾经感动与叹息。
心中无足的欢乐,只愿言说有余的哀愁。
注释:
- 邈矣垂天景:邈,遥远。垂天景,指天空的景象。
- 壮哉奋地雷:奋,震动。地雷,比喻雷声震动大地。
- 丰隆岂久响:丰隆,雷声。岂久响,怎能长久轰鸣。
- 华光但西隤:华光,光辉。西隤,向西方倾斜。
- 日落似有竟:竟,尽头。
- 时逝恒若催:恒,总是。催,催促,比喻时光催人老。
- 仰悲朗月运:朗月,明亮的月亮。运,运行。
- 坐观琁盖回:琁盖,天盖。回,旋转。
- 盛门无再入:盛门,兴盛的门庭。无再入,不会再进。
- 衰房莫苦开:衰房,衰败的房屋。莫苦开,不要苦苦开启。
- 人生固已短:固,本来。
- 出处鲜为谐:出处,出仕与隐退。鲜为谐,很少和谐。
- 慷慨惟昔人:慷慨,激昂。惟,唯有。昔人,古人。
- 兴此千载怀:兴,兴起。千载怀,千年的感慨。
- 升龙悲绝处:升龙,比喻英雄。悲绝处,在绝境悲鸣。
- 葛藟变条枚:葛藟,葛藤。变条枚,变成枝条。
- 寤寐岂虚叹:寤寐,醒与睡。岂虚叹,岂能虚叹。
- 曾是感与叹:曾是,曾经。感与叹,感动与叹息。
- 弭意无足欢:弭意,心中。无足欢,无足的欢乐。
- 愿言有余哀:愿言,只愿言说。有余哀,有余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凝练。《折扬柳行》是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折扬柳行》创作于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陆机在这首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古人慷慨激昂精神的怀念。
诗歌鉴赏:
《折扬柳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邈矣垂天景”、“壮哉奋地雷”,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在“日落似有竟,时逝恒若催”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而在“仰悲朗月运,坐观琁盖回”中则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描述,如“盛门无再入,衰房莫苦开”,以及对古人精神的怀念,“慷慨惟昔人,兴此千载怀”,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命运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邈矣垂天景。壮哉奋地雷。”:开篇以遥远的苍穹景象和壮丽的雷声震撼大地,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丰隆岂久响。华光但西隤。”:雷声怎能长久轰鸣,光辉只向西方倾斜,表达了时光易逝、事物无常的哲理。
- “日落似有竟。时逝恒若催。”:太阳落下似乎有尽头,时光流逝总是催人老,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 “仰悲朗月运。坐观琁盖回。”:仰望明月的运行,坐着观看天盖的旋转,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盛门无再入。衰房莫苦开。”:兴盛的门庭不会再进,衰败的房屋不要苦苦开启,表达了人生境遇的变迁与无常。
- “人生固已短。出处鲜为谐。”:人生本来就短暂,出仕与隐退很少和谐,进一步强化了人生短暂与命运无常的感慨。
- “慷慨惟昔人。兴此千载怀。”:唯有古人慷慨激昂,兴起这千年的感慨,表达了对古人精神的怀念。
- “升龙悲绝处。葛藟变条枚。”:升龙在绝境悲鸣,葛藤变成枝条,隐喻了英雄末路与事物变迁。
- “寤寐岂虚叹。曾是感与叹。”:无论是醒是睡,岂能虚叹,曾经感动与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感慨的深刻体验。
- “弭意无足欢。愿言有余哀。”:心中无足的欢乐,只愿言说有余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哀愁的深刻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壮哉奋地雷”中的“奋地雷”比喻雷声震动大地,“华光但西隤”中的“华光”比喻光辉。
- 拟人:如“日落似有竟”中的“日落似有竟”拟人化地表达了太阳落下的感觉,“时逝恒若催”中的“时逝恒若催”拟人化地表达了时光催人老的感觉。
- 对仗:如“邈矣垂天景。壮哉奋地雷。”中的“邈矣”与“壮哉”,“垂天景”与“奋地雷”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折扬柳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古人慷慨激昂精神的怀念。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佳作。
意象分析:
- 邈矣垂天景:遥远的苍穹景象,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壮哉奋地雷:壮丽的雷声震撼大地,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丰隆岂久响:雷声怎能长久轰鸣,隐喻时光易逝、事物无常。
- 华光但西隤:光辉只向西方倾斜,隐喻时光易逝、事物无常。
- 日落似有竟:太阳落下似乎有尽头,隐喻时光易逝、事物无常。
- 时逝恒若催:时光流逝总是催人老,隐喻时光易逝、事物无常。
- 仰悲朗月运:仰望明月的运行,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坐观琁盖回:坐着观看天盖的旋转,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盛门无再入:兴盛的门庭不会再进,隐喻人生境遇的变迁与无常。
- 衰房莫苦开:衰败的房屋不要苦苦开启,隐喻人生境遇的变迁与无常。
- 人生固已短:人生本来就短暂,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出处鲜为谐:出仕与隐退很少和谐,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慷慨惟昔人:唯有古人慷慨激昂,隐喻对古人精神的怀念。
- 兴此千载怀:兴起这千年的感慨,隐喻对古人精神的怀念。
- 升龙悲绝处:升龙在绝境悲鸣,隐喻英雄末路与事物变迁。
- 葛藟变条枚:葛藤变成枝条,隐喻事物变迁。
- 寤寐岂虚叹:无论是醒是睡,岂能虚叹,隐喻对人生感慨的深刻体验。
- 曾是感与叹:曾经感动与叹息,隐喻对人生感慨的深刻体验。
- 弭意无足欢:心中无足的欢乐,隐喻对人生哀愁的深刻体验。
- 愿言有余哀:只愿言说有余的哀愁,隐喻对人生哀愁的深刻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邈矣垂天景”中的“邈矣”是什么意思?
A. 遥远
B. 壮丽
C. 宏大
D. 无常
-
诗中“壮哉奋地雷”中的“奋地雷”比喻什么?
A. 雷声
B. 震动
C. 大地
D. 壮丽
-
诗中“华光但西隤”中的“华光”比喻什么?
A. 光辉
B. 太阳
C. 月亮
D. 星辰
-
诗中“日落似有竟”中的“竟”是什么意思?
A. 尽头
B. 开始
C. 中间
D. 结束
-
诗中“时逝恒若催”中的“恒若催”比喻什么?
A. 时光
B. 催促
C. 流逝
D. 催人老
答案:
- A
- B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短歌行》曹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 《观沧海》曹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词对比:
- 《短歌行》与《折扬柳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但《短歌行》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而《折扬柳行》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古人精神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机集》:收录了陆机的诗文作品,是研究陆机文学的重要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选》:收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作,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魏晋时期的诗作,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