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0: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0:59:12
蝴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 晏殊 〔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孤独的女子在庭院中感受到秋意的愁苦。槛前的菊花在轻烟中显得忧伤,兰花因露水而轻泣,轻薄的罗帷让人感到一丝寒意,燕子成双飞去,令人更觉寂寞。明亮的月光并不懂得离别的苦楚,斜斜的光线透过红色的窗户照进来。昨夜的西风已将碧绿的树叶吹落,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天涯路。想要寄去彩笺和尺素,但这漫长的山水让我无从知道你在哪里。
晏殊(991年-1055年),字叔原,号柳溪,晚号“疏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丽脱俗,情感细腻,常以婉约著称。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写于作者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境遇的困顿之时,表达了晏殊对人生离别、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
这首《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浓厚的秋意与离愁。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将秋天的萧瑟与植物的愁苦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菊花与兰花象征着高洁与芬芳,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显得苍白无力,仿佛在为即将逝去的美好而哭泣。接下来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明月的无情与斜光的柔和形成对比,既照亮了空间,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语,诗人登高望远,心中充满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西风的萧瑟与碧树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最后一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尽管想要寄信表达心意,却因山水遥远而无从寄达,凸显了离愁的无奈与深切。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兼具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主题,成为古典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揭示了人在时光流逝中的孤独感与对亲情、爱情的渴望。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苏轼
B. 李白
C. 晏殊
D. 杜甫
词中“欲寄彩笺兼尺素”意指什么?
A. 想寄信给朋友
B. 想寄信给爱人
C. 想寄书给老师
D. 想寄礼物
诗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D. 冬天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槛(jiàn)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ān)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槛: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不谙: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jiān)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凋:衰落。碧树:绿树。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兼:一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