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42
江城子
作者: 张中行
石桥曾别玉楼人,素罗巾,见啼痕。
菜花时节,细马向三秦。
惆怅西园游冶处,鸣布谷,不堪闻。
衰颜息影绿杨村,旧河滨,学耕耘。
水阔山高,岁岁隔音尘。
冷烛残宵多少梦,依旧是,昔年身。
曾在石桥告别过那位玉楼的女子,素色的罗巾上留有泪痕。
在菜花盛开的季节,细小的马儿朝三秦奔去。
我在西园游玩的地方惆怅不已,听到布谷鸟的鸣叫,心中无比沉重。
衰老的我在绿杨村的影子里消逝,旧河边努力学习耕作。
水面宽阔,山高路远,年年岁岁隔着尘世的喧嚣。
在冷烛下的残宵中,多少梦依然是往昔的身影。
“石桥曾别玉楼人”中的“玉楼”可能指代美丽的女子,常见于古诗词中形容女子的雅致。“布谷鸟”的鸣叫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是离别的哀伤,结合诗人的生平,表达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
作者介绍:张中行(1895-1969),近现代诗人,早期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后期作品多受古典诗词影响,风格独特,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中行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江城子》是一首渗透着深邃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回忆与感伤的情绪,描绘了一个充满孤独与离愁的场景。开头的“石桥曾别玉楼人”,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仿佛看见了一位美丽女子的身影,伴随着泪痕,增添了离别的苦涩。在春天的菜花时节,诗人又描绘了细马奔向三秦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向往与追求的心情。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愈加沉浸于惆怅之中,西园游冶处的回忆与布谷鸟的鸣叫,令他无法承受这份怀念的重量。在自我描写中,衰老的影子与绿杨村交织,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诗人在写到“水阔山高”时,提出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岁月的流逝使得一切变得渺小。最后的“冷烛残宵”更是让人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梦中依旧是昔年的身影,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一丝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怀旧与生命的无常展开,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楼人”指的是:
“鸣布谷”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往昔的感觉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