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39:18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
朝迁德泽偏对畿,避水人家即日归。
独愧因漂如木偶,未还田舍理柴扉。
这首诗描述了因长时间的雨水造成的淹水情况,导致城郭附近的土地被淹没,祈求神灵的庙宇也在水中,生活的仓库和粮食都面临危机。诗人感叹,朝廷的恩泽似乎只惠及城市,而那些躲避水灾的人们在今天才得以返回家中,自己却因漂泊而感到羞愧,未能返回自己的田舍理顺柴门。
郑刚中,字子冕,号简斋,晚唐时期诗人,生活在宋代。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闻名,常常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之时。长时间的雨水导致水灾,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借此诗歌表达对受灾人民的同情和对朝廷施政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因长时间雨水所引发的水灾,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中开头部分,诗人以“霪雨逾月”描绘了连绵不绝的雨水,暗示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接着提到“负郭皆浸”,不仅让人感受到水灾对生活的影响,更引发人们对城郭周边人家命运的思考。
“祷祠之后仓廪何全”一句,表达了在灾难面前,神灵的庇佑似乎显得无能为力,粮仓的损失让人忧心忡忡,彰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最后两句中,诗人表现出对自己未能及时归家、照顾家庭的愧疚,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深厚,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感慨,也有对人间生计的忧虑,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围绕水灾展开,结合个人的愧疚与社会的悲剧,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怀和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霪雨”指的是什么?
A. 大雪
B. 连绵不绝的雨
C. 阴天
D. 风暴
诗人对水灾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漠不关心
B. 无奈与愧疚
C. 高兴
D. 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