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0
火山突兀赤亭口,
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
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
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
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
山上孤云随马去。
火山矗立在赤亭口,
五月的火云厚重而密集。
火云覆盖着山头,凝聚不散,
飞鸟千里之外也不敢飞来。
白天风突然袭来,像是胡人之风被阻断,
傍晚时分又似塞外的雨雾回旋。
云雾缭绕,斜吞铁关旁的树木,
氛围朦胧,半遮掩了交河的戍楼。
漫漫征途向火山东去,
山上的孤云随马而行。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732年,卒于798年。他的诗作以豪放、壮丽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岑参的边塞生活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对征战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的火山景象可能是岑参在戍边时的真实经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战乱背景。
《火山云歌送别》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表现了作者岑参对壮丽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离别的感慨。诗的开篇便以“火山突兀”引入,展现出其巍峨的气势,给读者一种震撼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火云满山凝未开”描绘出火山周围浓厚的云雾,形成了一种压抑而又神秘的氛围。
在描写飞鸟不敢靠近的情景时,岑参不仅传达了自然的威严,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平明乍逐胡风断”的描写,表现了处于边塞的诗人对战乱的敏感与警觉,而“薄暮浑随塞雨回”则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体现了时光流逝的无情。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火山、云雾、鸟类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雄壮与孤独并存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在边塞的凄凉心境。此外,诗中不断出现的动态意象,如“孤云随马去”,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流转与离别。岑参通过这样的意象组合,深刻地反映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火山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战争的警觉,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火山云歌送别》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岑参
c) 王维
d) 杜甫
诗中“火云满山凝未开”表现了什么意象?
a) 战争的威胁
b) 自然的宁静
c) 生命的脆弱
d) 自然的压迫
“孤云随马去”隐喻了什么?
a) 离别的孤独
b) 自然的变化
c) 战争的结束
d) 归乡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