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3:06
逸老亭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上相此忘荣,怡然物外情。
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鸟窥华衮,春壶劳耦耕。
枕前双鴈没,雨外一川晴。
解组金龟重,调琴赤鲤惊。
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一个宁静的亭子里,忘却了官场的名利,心境悠然,超然物外。池水的波光映着小幌子,山的翠色映入了重重的城郭。野鸟在窥望华丽的衣袍,春天的壶中忙着耕作。枕边的双鸳已然消失,雨外的河流却是晴朗的。解开了金龟的重负,调琴的赤鲤被惊动。尽管心中怀有安石的情趣,难道不是为了普天下的苍生吗?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和古文。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强调情感与思想的结合。
创作背景:
《逸老亭》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诗人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逸老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优雅的生活品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开头便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的描写中,池塘的波光与山的翠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野鸟窥华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官场的虚荣。春壶的耦耕,无疑映照出诗人对劳动的尊重与珍视。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虽怀有对安石的情趣,但更强调的是他对苍生的关怀,显示出他作为文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山水的清幽,也有心灵的淡泊,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最终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欧阳修的《逸老亭》表达了对什么的淡泊?
A. 名利
B. 自然
C. 友情
答案: A
“野鸟窥华衮”中的“华衮”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衣服
B. 自然的景象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调琴赤鲤惊”,表现了什么意象?
A. 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B. 官场的纷争
C. 田间的辛勤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对《逸老亭》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