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白云庵 其三》

时间: 2025-04-26 12:17:48

诗句

洞底菖蒲绿作坡,松根况有茯苓多。

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48

原文展示:

白云庵 其三
作者: 逍遥子 〔宋代〕

洞底菖蒲绿作坡,
松根况有茯苓多。
自能饱饭太平日,
不学式微歌浩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洞底的菖蒲绿意盎然,松根下更是茯苓丰盛。在这里,生活可以安然自足,不必追求浮华的歌舞和繁杂的世俗生活。

注释:

  • 菖蒲: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水边,具有药用价值,象征清雅。
  • 茯苓:一种药材,生于松根下,象征着丰盈与宁静。
  • 太平日:安定平和的日子,指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式微:指衰退、走下坡路,形容事物的没落。
  • 浩歌:高亢激昂的歌曲,往往与繁华的生活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逍遥子,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流传较少,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安静的庙宇或山间隐居所作,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旨在表达对繁华世俗的不屑与对自然平和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诗中“洞底菖蒲绿作坡”一句,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菖蒲的绿色与洞底的阴凉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而“松根况有茯苓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然的丰盈感,茯苓的生长象征着大自然的馈赠,暗示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生活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随后的两句“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则引入了诗人的生活哲学。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强调在安宁的日子里,能够自得其乐,而不必追求那些与世俗繁华相伴的浮华与喧嚣。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底菖蒲绿作坡:描绘了洞底生长的菖蒲,绿色的植被犹如坡地一般,生机勃勃。
  2. 松根况有茯苓多:在松树的根部生长着丰富的茯苓,象征自然的丰盈与宁静。
  3. 自能饱饭太平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可以自给自足,享受平静安宁的日子。
  4. 不学式微歌浩歌:不追求那些衰退的繁华歌舞,表达了一种对世俗浮华的拒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菖蒲比作坡地,形象化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 对仗:使用“饱饭”与“不学”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菖蒲:象征清雅与宁静,代表自然的纯洁。
  • 茯苓:象征丰盈与安宁,代表隐逸生活的自足。
  • 太平日: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一种安宁的生活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菖蒲”主要象征什么?
    A. 浮华
    B. 清雅
    C. 忧伤

  2. “浩歌”一词在诗中主要指代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高亢激昂的歌曲
    C. 诗人的烦恼

  3. 诗人对“太平日”的态度是什么?
    A. 渴望
    B. 失望
    C. 不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 〔苏轼〕
  • 《闲居赋》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秋景的描绘,而逍遥子的作品则强调自足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隐逸与自然:古代诗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游青云谱 浣溪沙 春日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其四 浣溪沙二首·壬午新春,兰皋 其一 浣溪沙三首·鱼占见示先德子韶世丈遗墨残字剪装本,因属题尾 其一 浣溪沙 金山 浣溪沙六首 其一 甲申感春 浣溪沙 辛巳重午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窑 张三李四 请求 衣字旁的字 包含橐的词语有哪些 乐尽悲来 首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综厘 提土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贿货公行 四字头的字 呼来喝去 包揽词讼 朱书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