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金门(秋晚□蕙花为赋)》

时间: 2025-07-31 04:11:04

诗句

秋向晚。

秋晚蕙根犹暖。

碧染罗裙湘水浅。

羞红微到脸。

窣窣绣帘围遍。

月薄霜明庭院。

妆罢宝奁慵不掩。

无风香自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11:04

原文展示:

秋向晚。秋晚蕙根犹暖。碧染罗裙湘水浅。羞红微到脸。窣窣绣帘围遍。月薄霜明庭院。妆罢宝奁慵不掩。无风香自满。


白话文翻译:

秋天向晚,秋天的傍晚,蕙草的根依然温暖。碧色的罗裙在湘水边轻轻拂动,脸上微微泛红,显得害羞。绣帘轻轻摇曳,环绕四周。月光淡薄,霜光明亮,照耀着庭院。妆容打扮完毕,慵懒得不想掩饰。即使没有风,香气依然弥漫。


注释:

  • 蕙根:指蕙草的根,蕙草是一种香草,常用来象征美好、高洁。
  • 碧染:形容颜色如碧玉般清澈。
  • 羞红:形容因害羞而泛红的脸。
  • 窣窣:形容轻微的声音,多指轻轻的摩擦声。
  • 宝奁:美丽的妆台,用来放置化妆品的箱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蕙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机,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女性情感,风格细腻。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晚,正值秋天的季节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谒金门》一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傍晚的宁静与美丽,表现了一种温婉的情感。诗句中的“秋向晚”,让人联想到光阴的流逝,秋天的成熟与凋零。接着提到的“蕙根犹暖”,则带来一丝温柔的对比,蕙草的根依然温暖,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碧染罗裙湘水浅”描绘了女子的优雅,身着碧色罗裙,漫步于湘水边,这种画面充满了诗意。随后的“羞红微到脸”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羞涩与美丽,反映了人性中柔软的一面。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人物情感,营造出一种温婉而幽静的氛围,令人心动。尤其是最后一句“无风香自满”,更是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满足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香气自生,象征着内心的丰盈与充实。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秋向晚”指秋天的傍晚,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氛围。
    • “秋晚蕙根犹暖”表达了秋晚仍有温暖,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碧染罗裙湘水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环境的和谐。
    • “羞红微到脸”展示了女子的羞涩与自然之美。
    • “窣窣绣帘围遍”描绘了轻盈的气氛,给人一种舒适感。
    • “月薄霜明庭院”反映了秋夜的宁静与清冷。
    • “妆罢宝奁慵不掩”表现了女子打扮后的慵懒状态,增加了生活气息。
    • “无风香自满”传达了即使没有外力,内在的美好也会自然显露。
  2. 修辞手法

    • 比喻:“碧染罗裙”比喻女子的美丽,色彩鲜明。
    • 拟人:“香自满”给香气赋予了生命,强调其自然流露。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 蕙根:象征高洁与美好,代表内在的品德。
  • 罗裙:象征优雅与女性的美丽,增强了诗的温婉气息。
  • 月霜:象征宁静与清冷,反映出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蕙根犹暖”是指: A. 蕙草的根依然温暖 B. 秋天的气温很高 C. 蕙草的花很美

  2. 诗中描绘的女子的状态是: A. 迷惘 B. 羞涩 C. 自信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自然之美。

  • 诗词对比:比较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黄机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汇集了宋代重要诗人的作品,便于深入理解当时的诗风。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其八 忆江南 其十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五 济南杂忆 忆江南 忆江南二首 其一 忆江南 忆江南 沽上水香洲杂咏 忆江南十九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柴毁骨立 麻字旁的字 十羊九牧 舞厅 大字旁的字 开水犀 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济时拯世 火字旁的字 各安生业 歺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黜陟幽明 释冤 包含寝的成语 包含纫的词语有哪些 掩口失声 什袭而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