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15:40
百嶂千峰古桂州,乡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封前旒。
三君八俊俱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的壮丽山河和乡土人才的卓越。身处古桂州,百山千峰让人感觉到这里的人才是难以比拟的。我们这些人都应当受到贤能之士的召唤,谁不曾是道德与才能的流派呢?在经济和才能的方面,期望能有更远大的抱负,纵横于礼乐之间,披上前朝的华丽衣裳。三位君子和八位俊杰都是乡里的优秀人才,稳稳地走在天津的最前面。
作者介绍:王正功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嘉泰年间,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者借此诗表达了对家乡桂林的热爱,以及对人才的推崇与期待。
这首诗以桂林的美丽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开篇就以“百嶂千峰”描绘出桂州的壮丽景观,强调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接着,诗人转向对乡土人才的赞美,认为即便在这样的人才济济的地方,仍然难以找到与自身相匹敌的人。这里体现了作者的自豪感与对人才的渴望。
中间的几句,诗人借用“峨冠”与“策足”这两个意象,隐喻那些有志之士应当积极投身于事业之中。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了乡里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三君八俊”,这些都象征着家乡的希望与未来。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桂林的自然美,更表达了对家乡人杰地灵的骄傲,反映了作者对文化传承与个体努力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桂林的深厚感情和对乡土人才的赞美与期待,展现了文化自信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王正功的这首诗更多地展现了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人才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多关注个人的境遇与社会的动荡。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