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7
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瘦影啼猿。不似萧郎十五竿。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眼底江南。萧飒西风送暮寒。
岩石的门扉早已关闭,遮住了高耸的青翠竹林,月光悄悄洒下,霜露已经干涸。瘦弱的身影伴随着猿猴的啼叫,似乎不如那位萧郎手持十五根竹竿的潇洒。凌霄的饥凤归来得太晚,梦中依然萦绕着千山万水,眼中却只有江南的景色。萧瑟的西风送来了暮冬的寒意。
作者介绍: 陈衡恪(1881-1958),字仲甫,号靖庵,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象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采桑子 题画竹》是陈衡恪在描绘竹子时所作,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诗人心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的“岩扉旧掩参天翠”设置了一个宁静而幽深的场景,表现出竹子的挺拔与苍翠。紧接着“月悄霜乾”描绘出夜晚的清冷,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气氛。诗中提到的“瘦影啼猿”,不仅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而“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则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梦中的无尽思索,展现了他对过往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萧飒西风送暮寒”更是将秋冬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美丽又带有伤感的画面。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竹子象征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过往的思索,表现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归属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岩扉”指的是什么?
“凌霄饥凤”中的“饥凤”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孤独与自然的主题,但李白更多展现了豪情壮志,而陈衡恪则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