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渎水鸥浮》

时间: 2025-05-09 11:00:29

诗句

凫鹥惟事习幽栖,渎水流连泛碧溪。

傍母稳眠于渚下,寻盟徐咏至泾西。

双踪写化真如幻,孤影霞飞落与齐。

点点浮沉时聚散,恁从波浪逐高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1:00:29

原文展示:

凫鹥惟事习幽栖,渎水流连泛碧溪。
傍母稳眠于渚下,寻盟徐咏至泾西。
双踪写化真如幻,孤影霞飞落与齐。
点点浮沉时聚散,恁从波浪逐高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鸟在幽静环境中栖息的景象,凫鹥只喜欢在静谧的地方栖息,渎水在溪流间缓缓流淌,泛起一片碧绿的波光。小鸟在母亲的身旁安稳地睡着,伴随着轻柔的歌声逐渐飘向泾水的西边。它们的足迹在水面上轻轻划过,仿佛是虚幻的景象,孤单的影子如霞光一般飞舞,与水面上的波影交错。水鸟在水面上时而聚集,时而散开,随波逐流,任由波浪的高低起伏。

注释:

  • 凫鹥:水鸟的统称,指的是鸭类等水鸟。
  • 幽栖:指在幽静的环境中栖息。
  • 渎水:指小河、小溪。
  • 傍母:指在母鸟的旁边。
  • 渚下:指水边的沙洲或小岛。
  • 寻盟:寻找伴侣。
  • 徐咏:轻声吟唱。
  • 泾西:指泾河以西。
  • 双踪:指两只鸟的足迹。
  • 霞飞:指如同霞光般的飞舞。
  • 点点浮沉:指不时浮起或沉下的状态。
  • 逐高低:随波逐流,随水的高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再渔,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早逝于诗坛,自幼聪慧,才华横溢。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景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渎水鸥浮”创作于清代,背景为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水鸟在宁静水域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及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水鸟为主角,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的开头,凫鹥在幽静的环境中栖息,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悠然自得。诗人通过“渎水流连泛碧溪”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水流的柔美与生命的灵动。接着,诗中提到的小鸟在母鸟的庇护下安稳入睡,展现了母爱的温暖和安全感。

紧接着,诗人用“寻盟徐咏”表达水鸟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温情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生命间深厚的羁绊。随后的双踪与孤影则营造了若隐若现的梦幻感,仿佛在水面上轻轻游走的影子,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瞬息万变的自然。

最后一句“点点浮沉时聚散”,通过水鸟的聚散描绘出生活的无常,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凫鹥惟事习幽栖:水鸟只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栖息,表现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2. 渎水流连泛碧溪:溪水缓缓流动,波光粼粼,描绘出一幅自然的美丽画面。
  3. 傍母稳眠于渚下:小鸟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稳地入睡,体现了亲情的温暖。
  4. 寻盟徐咏至泾西:小鸟在轻吟歌唱,寄托对伴侣的期盼与情感的追寻。
  5. 双踪写化真如幻:两只鸟的足迹在水面上轻轻划过,仿佛是梦幻的景象。
  6. 孤影霞飞落与齐:孤独的身影如霞光般飞舞,与水面上的波动交错。
  7. 点点浮沉时聚散:水鸟在水面上时而聚集,时而散开,随波逐流。
  8. 恁从波浪逐高低:随水波的起伏,代表了生活的变迁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鸟的足迹比作双踪,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 拟人:水鸟在歌唱,赋予了自然生灵以情感。
  • 对仗:如“浮沉时聚散”,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描绘了水鸟在自然中栖息的情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流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鸟:象征自由与宁静。
  • 溪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母亲:象征温暖与依靠。
  • 双踪:象征情感的联结与相互依赖。
  • 孤影:代表孤独与个体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凫鹥在诗中代表什么? A. 自由自在的生活
    B. 追求爱情的心态
    C. 对母亲的依赖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渎水流连泛碧溪”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清澈的溪水流动
    B. 碧绿的湖泊
    C. 凉爽的山泉
    D. 幽静的河流

  3. “点点浮沉时聚散”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生命的安宁
    B. 人生的无常
    C. 家庭的温暖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商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渎水鸥浮”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前者通过月夜的静谧与春江的流动展现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后者则通过水鸟的栖息与浮沉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但前者更具浪漫色彩,后者则显得更加宁静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 崔娘诗 太原赠李属侍御 石水词二首 秋日登亭赠薛侍御 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 唐昌观玉蕊花 僧院听琴(一作宿藏公院听齐孝若弹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兵戈抢攘 幾字旁的字 神哗鬼叫 牛结尾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闲言冷语 描鸾刺凤 钦和 雅命 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秸席 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门不停宾 韦字旁的字 离樽 毋庸置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