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4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48:44
禅思何妨在玉琴,
真僧不见听时心。
离声怨调秋堂夕,
云向苍梧湘水深。
这首诗表达了即使在弹奏玉琴的时候,禅意依然可以存在。真正的僧人并不需要在意听琴时的心境。琴声流淌,带着离别的怨愁,秋天的晚堂里,云雾向苍梧和湘水深处飘去。
杨巨源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见长。其作品常有禅意,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风格清新淡雅。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禅宗盛行的时期,诗人身处寺院,听到琴声引发了对禅思的感悟,表达了他对音乐与佛理的思考。此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琴声寄托了对宁静和心灵归宿的向往。
《僧院听琴》是一首具有深刻禅意的诗。诗中通过对琴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音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开头两句“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将佛教的哲理与音乐结合,强调了禅意与艺术的共存。真正的修行者应当超越表面的听觉享受,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接下来的“离声怨调秋堂夕”,则将情感引入,琴声中带有离愁的曲调,表现出深秋的萧瑟与孤独。此句通过“秋堂夕”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云向苍梧湘水深”,用云的漂移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增强了诗的意境,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情感上深邃而富有层次,既有对外界琴声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感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禅理的体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觉悟,音乐虽然美妙,但真正的修行者应超越表面的享受,达到一种内心的和谐。
诗中提到的“真僧”指的是:
A. 只听琴声的人
B. 超越外在形式的修行者
C. 喜欢孤独的僧人
D. 专注于音乐的艺术家
“离声怨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平静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享受音乐
B.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C. 赞美自然
D. 表达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