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2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26:44
原文展示:
听彻晨鸡又暮鸦。病来帘外即天涯。明朝才得问归槎。客路纵遥终会到,他乡须好不如家。江门春水照江花。
白话文翻译:
我听见清晨的鸡鸣和傍晚的乌鸦叫声。生病的时候,窗外的景色就像是天涯海角。明天我才能问归舟的事。即使旅途再遥远,总会有到达的一天,外乡的生活比不上自己的家。春天的江水映照着江边的花朵。
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表达了深厚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旅途和归家常常是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之,号退庵,明代文学家,诗人、词人、散文家,曾任翰林院修撰等职,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明代四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杨慎生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家的渴望,反映出他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浣溪沙 永宁病起将归》是一首充满乡愁的词作,诗人在病痛的折磨下,静静聆听晨鸡和暮鸦的鸣叫,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让他对归家的渴望愈加浓烈。诗中“病来帘外即天涯”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窗外世界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病痛与思乡的情感紧密相连,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明朝才得问归槎”,展现了他期待归家的迫切心情,虽然“客路纵遥终会到”,但“他乡须好不如家”的感慨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最后以“江门春水照江花”结束,描绘出春日的美丽,似乎在告诉人们,尽管身处他乡,故乡的美好永远存在于心中。
整首词通过对比、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及对未来归家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对温暖家庭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浣溪沙 永宁病起将归》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明朝”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家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