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53
万类更变化,造物无时闲。
人生天地中,长短百年间。
未知百年后,奄忽何时还。
辛苦立修名,留用后世看。
后世既无我,于我何所关。
有如梦中游,梦觉无馀欢。
天理正如此,一笑付达观。
万物都在不断变化,造物者没有片刻的闲暇。
人生在天地之间,短暂的百年不过一瞬。
不知道百年之后,自己何时才能回归。
辛苦建立的名声,留给后人去看。
后人既然没有我,对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在梦中游历,醒来后没有什么欢乐。
天理本就是如此,笑一笑就能看开。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子庸,号止庵,晚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历史学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常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这首《杂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以个人的感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间和名声的无奈。
《杂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名声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万物变化的观察,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开头的“万类更变化,造物无时闲”引导读者思考宇宙与人生的关系,暗示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接着,诗人提出“未知百年后”的疑问,展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辛苦立修名,留用后世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反思,认为名声并不能在时间的洪流中永存,后人对于他的名声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这种对名声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看开、豁达的心境。最后几句则通过“有如梦中游”这一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如梦的感悟,强调了对自然法则的顺应与理解。
整首诗意蕴深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宇宙法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时间、名声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虚无的感慨和对宇宙法则的顺应,展现了一种超然的达观态度。
诗中“万类更变化”表达了什么?
A. 万物不变
B. 万物不断变化
C. 造物者的懒惰
D. 人生的美好
“未知百年后”的意思是?
A. 知道未来
B. 不知道未来
C. 百年不会结束
D. 百年会很快过去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非常重视
B. 无所谓
C. 非常厌恶
D. 只在乎当下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周密的《杂诗》更为沉静与哲理,李白强调的是人生的豪情与放纵,而周密则探讨时间的流逝与名声的无常,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