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5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1:41
高树停归云,峭壁下落照。
北风一万里,绝顶吹野烧。
行行念高堂,履险心欲掉。
茅茨者谁家,喧语杂老少。
开门止我宿,四壁乱蓬藋。
自言兵火馀,零落仅馀噍。
世故莽难诘,浊酒寄一笑。
月黑云冥冥,屋头闻虎啸。
高大的树木停留在回归的云朵上,峭壁下的阳光正在照耀。
北风刮来一万里,绝顶之处吹得野草燃烧。
我一路走来,思念高堂,走在险路上心中不免感到恐惧。
那茅草屋子是哪家呢?老少杂乱的声喧闹声此起彼伏。
开门让我在这里宿夜,四周的墙壁上长满了杂草。
自言自语,战争的余波已过,零星的遗迹只剩下些许残垣。
世事复杂难以理清,只有浊酒让我微微一笑。
月色黑暗,云层厚重,屋顶上传来虎啸声。
作者介绍: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黎廷瑞游历浩山之际,诗人面对高山峻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世的苍凉。通过描绘山中景象与人情冷暖,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乱后人们生活状况的关注。
《过浩山》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人事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开篇“高树停归云,峭壁下落照”,展现了浩山的高耸与壮丽,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感。而“北风一万里,绝顶吹野烧”的描写,则赋予了自然更多的动感,仿佛让人感受到那股强烈的风力,带来了万里之外的寒冷与凶险。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关注人间的生活,表达了对高堂的思念与对险境的恐惧。“茅茨者谁家,喧语杂老少”,在这片荒山野岭中,偶然听见的喧闹声让人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诗人虽身处险境,但依然希望能在这里歇宿,感受人间的温暖。
最后几句中,诗人谈及战乱后的人生感慨,世事的复杂与浊酒的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豁达。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情的温暖,情感深沉而又真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间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与人情的思念,同时反映了对战乱后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苦难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树”指的是什么?
“茅茨者谁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浊酒”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