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5: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5:26:13
如梦令
作者: 左锡璇〔清代〕
忆自个人去了。
襟上泪痕多少。
鸳梦乍成时,
又被乌声警觉。
烦恼。烦恼。
一枕云屏寒峭。
回想自己独自离去,
衣襟上泪痕不知多少。
鸳鸯的梦刚刚成形,
却又被乌鸦的叫声惊醒。
烦恼啊,烦恼啊!
只剩一枕云雾,寒冷而峭峭。
“鸳梦”典出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爱情梦境,而“乌声”则常用来象征不祥和惊扰。乌鸦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不祥之鸟,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打扰。
《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开头的“忆自个人去了”便揭示了孤独的情感,伴随着泪痕的描述,显示了内心的苦楚。梦境中的“鸳梦”代表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随着“乌声警觉”的到来,这种美好被无情打破,表现了梦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反复的“烦恼”不仅强调了情感的深重,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绝望。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情感丰富,展现了清代女性细腻而敏感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鸳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爱情梦
B. 失去的梦
C. 现实的梦
“乌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打扰与惊醒
C. 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其风格更加婉约细腻,情感表达更为丰富。而左锡璇的《如梦令》则更加直接,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