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09
庭院无人莺自语。似怯轻寒,避入花深处。芳事阑珊留不住。落红认得春归路。昨夜楼头曾听雨。梦里寻郎,别绪纷难数。愿化柳丝千万缕。随风绿到津门去。
在空荡荡的庭院里,黄莺独自呢喃,仿佛因害怕轻寒而躲进花丛深处。春天的美好事物已经渐渐逝去,落花也知道春天的归路。昨夜在楼头曾听到雨声,梦中寻找爱人,离别的愁绪难以细说。希望能化作千万缕柳丝,随着春风飘向津门。
“津门”在古代常指通往水路的关口,这里暗指归乡之路,含有思念和归属感的深情。
黄燮清(1747-1809),字佩弦,号梅溪,晚号清江,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本诗写于清末,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惆怅,体现了小园闲情和对爱情的深切思念。
《蝶恋花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庭院无人莺自语”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孤独的黄莺仿佛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接下来的“似怯轻寒,避入花深处”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春天的脆弱与易逝,黄莺的怯懦与花丛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芳事阑珊留不住”直接点出春光流逝的无奈,落花知春归的意象更是增添了淡淡的忧伤。
“昨夜楼头曾听雨,梦里寻郎”表现出诗人的思念之情,雨声与梦境交织,象征着离别与重逢的渴望。而最后两句“愿化柳丝千万缕,随风绿到津门去”则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归属的渴望,柳丝轻盈,象征着柔情与希望,展现出诗人希望能够随风而去、与爱人重聚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感伤,也有对爱情的执着,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离别的惆怅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诗中“庭院无人莺自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愿化柳丝千万缕”中的“柳丝”象征什么?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的诗人在面对爱情与离别时,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共同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