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3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31:46
瑶台第一层
作者: 蒋敦复 〔清代〕
万古销魂愁易老,三秋桂梦飘。
高寒绛阙,天空眇眇,海碧迢迢。
几番圆又缺,赚几番玉瘁花蕉。
试回首奈霓裳歌断,银汉墙高。
应教。庄严七宝,水精云母匠心雕。
山河小影,星辰昨夜,风露中宵。
上梁文早就,愿大千遍满休凹。
倚琼箫。看素娥欲下,广袖纷招。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万古流传的忧愁容易使人变老,梦中的桂花在三秋时节飘散。高耸的红阙在寒冷中显得遥远,天空无边无际,碧海也显得遥远无比。经历了几次圆缺,得失之间让人心痛。回首往昔,霓裳的歌声已断,银河似乎也变得高不可攀。应该让那庄严的七宝,在水精和云母的精心雕刻下,显得更加美丽。山河的影子、昨夜的星辰、风露中的夜晚,都在描绘着那种美好。愿上梁的文辞早已成就,愿千般愿望都能实现。倚靠在琼箫上,看着素娥欲降临,广袖轻扬。
蒋敦复(约1780-1840),字士铨,号愚斋,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瑶台第一层》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瑶台第一层》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以“万古销魂愁易老”开篇,直白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给人一种沉重的感受。接下来的描述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将这种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寒的绛阙、遥远的天空与碧海,构建出一种孤独与渺小感,使人感受到身处世外的无奈。
诗中多次提到的“圆缺”,不仅是对月亮的描写,更象征了人生中的得失与变化。通过“霓裳歌断”与“银汉墙高”的意象,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内心深处的不平与惆怅。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庄严七宝,水精云母匠心雕”表现了诗人对艺术之美的追求和赞美。最后以“倚琼箫,看素娥欲下,广袖纷招”结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全诗围绕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中“万古销魂愁易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几番圆又缺”中的“圆”与“缺”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轮回
B. 月亮的变化
C. 人生的得失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与《静夜思》相比,蒋敦复的《瑶台第一层》更为复杂,情感更为深沉,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为直接,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上。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