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赵侍郎被召 其三》

时间: 2025-05-11 22:35:37

诗句

忆昨东来护印章,又从此去饯朝装。

辛勤行李知身老,幸会依莲到骨香。

五十功名犹落寞,百千怀抱转荒唐。

而今亲见为霖雨,野草幽花特地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5:37

原文展示:

忆昨东来护印章,又从此去饯朝装。
辛勤行李知身老,幸会依莲到骨香。
五十功名犹落寞,百千怀抱转荒唐。
而今亲见为霖雨,野草幽花特地芳。

白话文翻译:

回想昨日从东边带着印章而来,今天又要送别你去朝廷。
辛苦地收拾行李,让我感到自己已渐渐老去,幸好能在这里见到依莲,感受到骨香的芬芳。
五十年的功名仍然感到孤独,百千的心愿转瞬间变得荒唐。
而如今亲眼看到雨水滋润,田野里的草花特别芬芳。

注释:

  • 忆昨: 记忆中的昨天。
  • 东来: 从东方而来,这里指的是赵侍郎的到来。
  • 护印章: 指为官者带来的印章,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饯朝装: 送别时的朝廷服装,表示对赵侍郎的尊重。
  • 辛勤行李: 辛苦地收拾行李,感叹岁月的流逝。
  • 依莲: 依莲可能指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骨香: 形容一种清香,可能指某种植物的香气。
  • 五十功名: 五十年间所获得的功名,但仍感到孤独。
  • 百千怀抱: 许多的志向与愿望。
  • 为霖雨: 指雨水滋润万物。
  • 野草幽花: 田野中野草和幽静的花,象征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书,但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送别赵侍郎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功名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忆昨”引入,瞬间带我们回到过去,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诗人在送别赵侍郎时,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辛勤行李知身老”,一语道出对岁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认知。

接下来的两句“五十功名犹落寞,百千怀抱转荒唐”,则是对人生追求的反思。五十年的功名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让人感到孤独,暗示着功名利禄的虚无。这一情感在诗中反复出现,表现出对社会竞争的无奈与失落。

诗的最后两句“而今亲见为霖雨,野草幽花特地芳”,则是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通过自然的美丽,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慰藉,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对自然的欣赏,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主线,使得作品在感伤中透出一丝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昨东来护印章: 回忆起前一天,朋友从东边带着印章来到这里。
  2. 又从此去饯朝装: 今天又要送别他去朝廷,穿着朝服。
  3. 辛勤行李知身老: 辛苦地收拾行李,感叹自己已渐渐老去。
  4. 幸会依莲到骨香: 能够见到美丽的花,感受到香气,心中稍感欣慰。
  5. 五十功名犹落寞: 尽管有五十年的功名,内心依旧感到孤独。
  6. 百千怀抱转荒唐: 无数的愿望与抱负却变得无意义。
  7. 而今亲见为霖雨: 现在亲眼见到雨水滋润大地。
  8. 野草幽花特地芳: 田野中的草花格外芬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功名的孤独与自然的美好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复杂。
  • 象征: “野草幽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功名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欣赏,展现了一种在人生无常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印章: 象征权力与地位。
  • 行李: 代表人生的负担与岁月的流逝。
  • 幽花: 自然之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来”指的是: A. 从西边来
    B. 从南边来
    C. 从东方来
    D. 从北边来

  2. “五十功名犹落寞”中的“落寞”意指: A. 繁华
    B. 孤独
    C. 快乐
    D. 成就

  3.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A. 霜降
    B. 雪花
    C. 雨水
    D. 风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朋友和生活的感慨。
  • 李白的《送友人》:送别友人的情感描写。

诗词对比:

  • 曹彦约 vs. 杜甫: 曹诗更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杜甫则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都在送别的场景中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却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研究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东莱先生 挽东莱先生 挽东莱先生 滴翠松 对菊 项羽台 龙江馆舍 夏夜小酌 偶成简任肃斋教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三四四 排忧解难 亠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毋字旁的字 下状 老草 包含壕的词语有哪些 青波 翦逆 包含斧的成语 谷字旁的字 蛇行鳞潜 扫地出门 王字旁的字 禾米 甲乙丙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