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杨柳枝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3:59:57

诗句

耐得繁霜未即枯。

青芜国里两三株。

莫教攀折行人手,留与千秋作画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9:57

原文展示:

耐得繁霜未即枯。青芜国里两三株。莫教攀折行人手,留与千秋作画图。

白话文翻译:

这柳树经历了严霜寒冬却依然没有枯萎。在这片青翠的土地上,只有两三株柳树。不要让路过的人攀折它们,应该留给后人,成为千秋画卷中的一部分。

注释:

  • 耐得:能够忍受、经得住。
  • 繁霜:严寒的霜冻。
  • 青芜国:比喻青翠的地方,形容生机盎然。
  • 莫教:不要让。
  • 攀折:攀爬折断。
  • 千秋作画图:留给后人欣赏,成为长久的画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珍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杨柳枝》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坚韧与美丽,寄托了对生命的珍视及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希望与美好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杨柳枝 其一》通过描写柳树在寒霜中依然挺立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耐得繁霜未即枯”,用耐受严霜来比喻柳树的坚强,传达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面对困难与磨难,要有忍耐和坚韧的精神。

接下来的“青芜国里两三株”则进一步描绘了柳树在广袤自然中的孤傲与独特,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同时,“莫教攀折行人手,留与千秋作画图”表达了对自然的保护与珍视,诗人希望这些柳树能够留存下来,成为后人欣赏的对象,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崇尚,给人以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耐得繁霜未即枯:柳树在经历了严霜后仍然没有枯萎,强调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2. 青芜国里两三株:描绘环境,表现柳树的稀少与珍贵,增强了对柳树的珍视感。
  3. 莫教攀折行人手:劝说路人不要去攀折柳树,体现了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4. 留与千秋作画图:希望柳树能留存下来,成为后人欣赏的美好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生命的象征,体现出坚韧的精神。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使得诗句更加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莫教攀折”赋予柳树保护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繁霜:象征艰难的环境与考验。
  • 千秋:象征永恒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汪东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是? A. 桃花
    B. 杨柳
    C. 桂花
    D. 菊花

  3. “莫教攀折行人手”是希望怎样做? A. 让人欣赏
    B. 让人折断
    C. 让人栽种
    D. 让人忘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但更多地反映了时代的苦痛与个人的遭遇。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写草的生命力,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岁晚 偶成 茶陵道中 雪后送殷介持归疁城 雨中送客 春闺词 雪霁 积雪 送友人之楚 同沈侍郎暨三吴诸子集蒋君塔影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杀人如蒿 渊含 菲衣恶食 巍然耸立 正道 青字旁的字 竹宫 包含畏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吓鬼瞒神 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炮雷 违天悖理 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朗抱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