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3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36:43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梅花一作桃花。
李白早年时就有明月,只是李白的诗才可以与之对话。如今李白已经成仙,明月在天空中几经圆缺?当今之人仍在歌颂李白的诗,明月依旧像李白在世时那样。我学习李白与明月对饮,白和明月又怎能理解我呢?李白不仅会作诗还会饮酒,而我今天喝百杯,吟千首。我虽然没有李白的才华,但月亮应该不会嫌弃我丑陋。我也不想乘坐天子的船,也不想在长安安睡。姑苏城外有一间茅屋,满天的梅花与明月相映成趣。梅花有时也会变作桃花。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八虎,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以才情横溢、风流倜傥著称,作品多以豪放、清丽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寅晚年,表现了他对李白的钦佩与向往,同时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把酒对月歌》通过对李白的追忆与自我反思,揭示了唐寅对诗歌与饮酒生活的热爱。全诗以明月为中心意象,开篇便引入李白与月亮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对话。李白被赋予了诗人理想的象征,他的才华与豪情在明月下得以体现。而今月在,诗人已逝,唯有月亮见证着这份遗憾与美好。唐寅在此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李白的追慕,更通过自我对比,显露出他对自身才华的谦逊与不安。
在最后几句中,唐寅选择了远离权贵与繁华,选择了一处简陋的茅屋,表达了他对自由与清静生活的向往。在满天梅花的映衬下,月光显得更加美丽,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幽远的感觉,仿佛隐喻着诗人心中那种追求理想与美的执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结合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重要意象:
诗词测试:
李白与月的关系在诗中如何体现?
A. 他们是朋友
B. 月亮见证了李白的才华
C. 李白在月下作诗
答案:B
唐寅选择不登长安船的原因是什么?
A. 他喜欢简单的生活
B. 他讨厌权贵
C. 他想去旅行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