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1:06
君不见平陵班仲升,君不见句章阚德润。
二子傭书日苦贫,投笔诵经总才隽。
又不见二子之后有胡生,寸管从人落魄行。
往往处诧骨非贱,只述二子功与名。
凿空绝域称使者,孝廉为郎补中舍。
都乡拜爵金印持,定远封侯玉门射。
胡生果是大耳儿,蛟龙尺水自有时。
长安乞米齿编贝,且得待诏聊免饥。
不能持钓富春泽,只解校文天禄阁。
大夫岂必终落魄,他时人认傭书客。
你们可曾见过平陵的班仲升,你们可曾见过句章的阚德润。
这两位书法家每天生活困苦,投笔吟诵经文总有才华出众。
又看二人之后的胡生,手握短管在世间漂泊。
人们常常觉得他出身卑微,只谈论那两位的功名与成就。
他在偏远地区被称为使者,孝廉之名当郎官来补中舍。
在乡里拜爵金印在手,定远封侯如同射箭入玉门。
胡生果然是个大耳朵,他的蛟龙虽在小水中自有时来。
在长安乞求米粒靠编贝,暂且等待任命免于饥饿。
他不能在富春湖钓鱼,只能在文天禄阁校勘文章。
大夫未必总是落魄,或许将来人们会认出他是个书法家。
作者介绍:区仕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书法、人生哲理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苦闷与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面临困境与压力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古今书法家,表达了对社会地位、个人才华与命运的思考。
《胡生行》通过对比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成就与胡生的落魄,揭示了文人处境的复杂与无奈。诗中开头两句通过直呼人名的方式,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班仲升与阚德润身上,展现他们的才华与地位。接下来,诗人转向胡生,暗示尽管他同样才华横溢,却因命运多舛而漂泊不定。全诗中,诗人用对比手法突显出胡生的落魄与前辈的辉煌,表现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此外,诗中提到的“长安乞米”不仅展现了胡生的困窘,也引发了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思考。诗末一句“他时人认傭书客”,则传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表明即使身处困境,仍然对才华与努力有着坚定的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思考,既有对辉煌历史的追忆,也有对当下困境的感慨,最终指向对未来希望的期许。
诗词测试:
胡生在诗中被描绘为怎样的人?
诗中提到的“班仲升”与“阚德润”是指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