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5:06
《哭东坡》 潘大临 〔宋代〕
公与文忠总遇谗,谗人有口直须缄。
声名百世谁常在,公与文忠北斗南。
这首诗表达了对苏东坡(苏轼)与文忠(指文天祥)的哀悼之情。他们二人一生都遭遇谗言与非议,谗言之人总是口无遮拦,无所顾忌。纵然他们的声名在历史上流传千古,但在世间,真正能够永存的又有谁呢?他们如同北斗与南斗一样,虽然光辉灿烂,但终究难免被尘世的悲欢离合所遗忘。
潘大临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对苏轼与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追忆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遭遇的不公与悲哀,以及对其伟大精神的怀念。
《哭东坡》不仅是一首悼诗,更是一种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反思。诗的开篇以“公与文忠总遇谗”一语道出了苏轼与文天祥的共同命运,这种命运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缩影。谗言如刀,伤人至深,然而这两位伟人却在谣言中坚定不移,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与不屈精神。
接下来的“声名百世谁常在”则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盛名难久,历史的变迁往往使得伟大的人物在尘埃中被遗忘。相比之下,诗人将苏轼与文天祥比作“北斗南”,这不仅是对他们品德的赞美,更是对他们精神的寄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光辉将永远闪耀。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情感与思想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性的关怀,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赞美,以及对谗言与不公的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哲理。
《哭东坡》中的“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声名百世”是指什么?
“北斗南”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