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崔詹事论之上都(崔尝典吴兴)》

时间: 2025-07-12 08:38:18

诗句

金虎城池在,铜龙剑珮新。

重看前浦柳,犹忆旧洲蘋.

远思秦云暮,归心腊月春。

青园昔游处,惆怅别离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38:18

原文展示

《送崔詹事论之上都》(崔尝典吴兴)
作者:皎然 〔唐代〕

金虎城池在,铜龙剑珮新。
重看前浦柳,犹忆旧洲蘋。
远思秦云暮,归心腊月春。
青园昔游处,惆怅别离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崔詹事即将出发前往上都的依依不舍之情。
金虎城的城池依然在那里,铜龙剑佩也显得崭新。
再次看到前浦的柳树,依然记得旧日的洲头水草。
遥望秦地的云彩在黄昏中渐渐消逝,归家的心情在腊月的春季愈加浓厚。
曾经游玩的青园,如今却只能惆怅与离别之情相伴。

注释

  • 金虎城池:金虎城是指某个地方的城池,可能是指盛名的城市。
  • 铜龙剑珮:铜制的龙形剑佩,象征权力或地位。
  • 前浦柳:指的是在前面水边的柳树。
  • 洲蘋:洲头生长的水草,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 秦云:指的是秦地的云彩,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 腊月春: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春天来临的时节,寓意新生与希望。
  • 青园:曾经游玩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过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昇,号皎然。皎然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在唐代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崔詹事离别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历史上,唐代盛行科举,许多文人因官职变动而频繁离别。诗中蕴含着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两句通过金虎城和铜龙剑佩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图景,暗示着崔詹事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接下来的“重看前浦柳,犹忆旧洲蘋”则引发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柳树和水草成为了记忆的载体,象征着友情的长存与离愁的加深。

情感逐渐深化,诗人表达了对归乡心情的向往,特别是在“远思秦云暮,归心腊月春”中,秦云与腊月春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对故土的思念,也反映了在即将归去的春天,心情的复杂和感伤。最后一句“青园昔游处,惆怅别离人”则将一种淡淡的惆怅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将离别、思念、怀旧与时空变迁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画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虎城池在:描绘出金虎城的雄伟依旧,象征着稳定的环境。
  2. 铜龙剑珮新:新佩的剑象征着身份与地位,同时也暗示崔詹事新征途的开始。
  3. 重看前浦柳:通过看柳树,唤起了对旧日的回忆。
  4. 犹忆旧洲蘋:强调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留恋。
  5. 远思秦云暮:秦地的云彩在黄昏,象征着思乡之情。
  6. 归心腊月春:表达了归家的迫切心情。
  7. 青园昔游处:回忆与朋友曾经游玩的地方。
  8. 惆怅别离人:深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水草比作美好记忆,增强情感的厚度。
  • 对仗:如“重看”与“犹忆”,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柳、蘋、云等意象象征着往昔与思念,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惆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出人情的细腻变化,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虎城池:象征稳定与繁华,突出送别的背景。
  • 铜龙剑珮:权力与尊荣的象征,暗示崔詹事的地位。
  • 柳树:象征柔情与思念,连接旧日回忆。
  • 洲蘋:代表过去的美好时光,增添惆怅感。
  • 秦云:故乡的象征,表达思乡之情。
  • 青园:游玩之地,情感寄托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金虎城池”象征着什么?
    A. 朋友的离去
    B. 稳定的环境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2. “腊月春”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归家的迫切心情
    C. 春天的美丽
    答案:B

  3. 诗中哪个意象最能体现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A. 铜龙剑珮
    B. 前浦柳
    C. 青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汪伦》 李白:同样表达离别情感。
  • 《送友人》 王之涣:送别的主题与此诗相似,情感同样深厚。

诗词对比

  • 《送崔詹事论之上都》 vs 《赠汪伦》
    两首诗都涉及送别,但《送崔詹事论之上都》更多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而《赠汪伦》则侧重于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提供唐代诗人的作品集,帮助理解诗歌背景。
  • 《唐代诗人传》:详细介绍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别从兄郜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送钱特卿赴职天台 寄石湓清越上人 再题路支使南亭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闰春 与长洲陈子美长官 赠中岳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注心凝 家鸡野雉 闪揄 同字框的字 包含鸱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连舆接席 箕裘相继 杀身报国 山冕 见怪非怪 隹字旁的字 相逢恨晚 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务 四点底的字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