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6:02
夜飞鹊·五年五月七日读邸报,哀袁慰庭
作者: 马叙伦
晴窗睡初稳,欢梦刚浓。
佳境渐到巫峰。
蜂媒蝶使殷勤说,
西家曾见朦胧。
相推又还俯首,
任锦裆乍褪,
绮带轻松。
心头颤乱,
恐鸾衾飞落余红。
何事骤来山雨,
惊破觅无踪。
何处重逢。
空惹恹恹春病,
琼篝麝尽,
宝瑟尘封。
向谁行诉,
只斜阳冉冉怜侬。
最销魂,高树初蝉乱咽。
在晴朗的窗下,我刚刚安稳地入睡,欢快的梦境刚刚浓厚起来。美好的景象渐渐来到了巫峰。蜂媒和蝶使殷勤地传递着消息,西边的人曾见过那朦胧的情景。彼此推托又低头,任由锦被的边角轻轻褪落,绮丽的带子轻松地垂下。心中颤动不已,恐怕鸾衾会飞落,留下那余红的痕迹。何以突然间山雨骤降,惊扰了寻觅的踪迹?何处能重逢呢?只会引发我心中恹恹的春病,琼篝的香麝已然尽散,宝瑟也蒙上了尘封。向谁倾诉,只能向那日渐西沉的阳光诉说对你深深的怜惜。最令人销魂的,是那高树初蝉的啼鸣。
作者介绍:马叙伦(1880-1940),近代诗人,素有“诗界巨擘”之称。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15年,正值中国社会剧变之际,袁慰庭的去世引发了诗人的深切哀悼。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夜飞鹊》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描绘晴窗下的安静,紧接着便引入梦境的欢愉,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诗中通过“蜂媒蝶使”的意象,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关系,暗示了爱与思念的交织。
“何事骤来山雨,惊破觅无踪”一句,通过突如其来的山雨,象征着生活中的骤然变化,使得诗人感到困惑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转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颤动和不安。最后,诗人在对春病的惆怅中,再次引入“斜阳冉冉”的意象,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哀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颇具层次感,情感上则是自然而细腻,展现了马叙伦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与内心的悔恨,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蜂媒蝶使”指的是什么?
A. 传递爱情的媒介
B. 自然界的昆虫
C. 诗人的幻想
D. 远方的朋友
诗中提到的“鸾衾”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爱情的美好
C. 生活的困扰
D. 友情的温暖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马叙伦的《夜飞鹊》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是对历史的感慨与壮志未酬的惆怅。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