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湘山寺》

时间: 2025-07-12 15:36:08

诗句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5:36:08

原文展示: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寺庙里传来一声磬声,烟雾散开,映现出清澈的水流。
我一生都在湘江吟唱,今天终于来到了湘山。
湘水流入大海,湘江的源头从这里开始变得清澈。
漓水流向东南,两地的水流汇聚成飞矢般的急流。
不曾踏足五岭的云,空余对七泽的水感到惊骇。
听说祭川的人,河流的源头最终还会归入大海。
我此次出行是想探寻它的源头,仿佛天地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湘山连接着衡山,千里之遥在我眼中却仿佛只有尺许。

注释:

  • :一种打击乐器,通常在寺庙中使用,声音清脆。
  • 清泚:指清澈的水流。
  • 湘水:湘江,流经湖南的主要河流。
  • 漓水:漓江,流经桂林的河流。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山脉。
  • 七泽:指七个湖泊,代表广阔的水域。
  • 祭川:祭祀河流,古代人们对河流的崇拜。
  • 乾坤:指天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源汉,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象,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宿湘山寺》写于作者游历湘山寺期间,表现了他对湘江、漓江等水系的思考,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文历史的感悟。

诗歌鉴赏:

《宿湘山寺》是一首描写湘山自然风光的诗作,开篇以“古寺一声磬”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既有寺庙的宁静,也有自然的清新。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湘水、漓水的描绘,展现了水流的动态与生命,表现出对湘江源头的追溯和对水流归海的哲理思考。

诗中“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河流源头的探寻与感慨,象征着人生的源头与归宿,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这样的比喻,诗人描绘了水流的急促与汇聚,暗示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最后几句,诗人以“千里犹尺咫”收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心灵的契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全诗以清丽的意象、深沉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寺一声磬:古老的寺庙里传来一声清脆的磬声,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2. 烟开见清泚:烟雾散去,眼前显现出清澈的水流,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3. 生平湘上吟:一生在湘江上吟唱,表达了诗人与湘水的深厚情感。
  4. 今到湘山里:今天终于来到湘山,感受到与自然亲密的联系。
  5. 湘水入海流:湘水流向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归宿与流动。
  6. 湘源浚自此:湘江的源头在这里变得更加清澈,反映出对源头的追寻。
  7. 漓水走东南:漓江流向东南,展现出河流的奔腾与活力。
  8. 两界注飞矢:两地的水流汇聚成急流,寓意着交汇与融合。
  9. 不踏五岭云:没有踏足五岭的云朵,表达出对远方的向往。
  10. 空骇七泽水:空余对七个湖泊的水感到惊骇,表现出对水域的敬畏。
  11. 颇闻祭川者:听说祭祀河流的人,表达出对古老信仰的思考。
  12. 河源先海委:河流的源头最终会归入大海,象征着归宿与命运。
  13. 兹行探其本:此次出行是为了探寻其源头,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14. 乾坤一掌指:仿佛天地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表现出自信与对自然的理解。
  15. 湘山连衡山:湘山与衡山相连,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16. 千里犹尺咫:千里之遥在我眼中却如同尺许,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飞矢,增强了动态感。
  • 对仗:如“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拟人: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感,如“烟开见清泚”。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湘山的自然景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源头的思索,强调了生命的流动性与归宿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古寺:象征宁静与智慧的场所。
  2. 湘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归宿。
  3. 漓水:象征活力与变化。
  4. :象征远方的梦想与追求。
  5. 飞矢:象征迅速与交汇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宿湘山寺》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罗源汉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湘水最终流向哪里? A. 山中
    B. 海洋
    C. 湖泊

  3. “千里犹尺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感受? A. 遥远
    B. 亲近
    C.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 柳宗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宿湘山寺》《江雪》: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情感,但《江雪》更注重孤独与清冷的意境,而《宿湘山寺》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哲学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遇二首 四和 七月九日二首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其一 即事 赠术者施元龙 读邸报二首 和林肃翁有所思韵 答陈楙伯二首 即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急结尾的成语 百二金瓯 齿字旁的字 鹰觑鹘望 屮字旁的字 雍害 瑕殄 楚人戎言 情巧 宝盖头的字 底码 何足介意 包含鼙的词语有哪些 投篮 凵字底的字 奋发踔厉 包含亲的成语 包含跖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