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7: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13:35
青玉案 其一 滕王阁
作者: 董俞 〔清代〕
萍踪又踏章门路。正高阁斜阳暮。
寂寞一尊空吊古。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端的才人句。
云帆极目纷来去。槛外江流自吞吐。
试问昔人高会处。渔歌四起,藕花萧瑟,依旧西山雨。
全诗翻译:
我又踏上了章门路,正值高阁在斜阳下的黄昏时分。
孤单的我,空自吊古,感慨无比。秋水与长天交融,落霞映衬着孤飞的野鸭,真是才子佳人的绝妙诗句。
高处云帆远望,来来往往。窗外的江水自有其流转。
我想问问昔日的高朋旧友们,他们如今在何处?渔歌四起,藕花凋零,依旧是西山的细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俞,清代诗人,以其才情与作品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青玉案 其一 滕王阁》创作于一个游览滕王阁的时刻,诗人在此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身的孤独,借以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开头“萍踪又踏章门路”中的“萍踪”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飘荡不定的心情,仿佛在问自己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究竟能找到什么。紧接着描绘高阁、斜阳的场景,赋予了这份孤独以视觉的美感,仿佛黄昏的余晖也在为这份寂寥而叹息。
“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端的才人句”一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诗意的追求,落霞与孤鹜的结合,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后面的“云帆极目纷来去”,则是诗人在这份孤寂中对远方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试问昔人高会处”引入对往昔的追忆,渔歌与藕花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萍踪又踏章门路”中的“萍踪”指代什么?
A. 个人的漂泊
B. 一种植物
C. 旅游行程
“试问昔人高会处”表明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景色
B. 过往友人
C. 未来生活
诗中“云帆极目纷来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未来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