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时间: 2025-05-12 05:41:12

诗句

小休绿树濯清泉,垢尽身轻意欲仙。

岂必鲁儒知此乐,舞雩风止在溪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41:12

原文展示

小休绿树濯清泉,
垢尽身轻意欲仙。
岂必鲁儒知此乐,
舞雩风止在溪边。

白话文翻译

在绿树下稍作休息,清泉洗净了我的身体,
身上的污垢尽去,心情轻松,仿佛要成仙。
难道非得是鲁儒才能领悟这种乐趣吗?
在溪边舞动的祭祀,微风轻拂,正是这番景致。

注释

  • 小休:指短暂的休息。
  • 濯清泉:用清泉洗涤,形容清爽。
  • 垢尽:污垢全无,指身体和心灵的清净。
  • 鲁儒:指鲁国的儒者,代表传统书生。
  • 舞雩:古代祭风的舞蹈,表示对自然的敬畏和庆祝。
  • 风止:微风停止,形容环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丁酉重九节,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寓意长寿和健康,诗人借此节日抒发自己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首句“小休绿树濯清泉”以生动的画面描绘出在翠绿树荫下,清泉流淌的恬静场景,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垢尽身轻意欲仙”则表达了身心的轻盈与愉悦,仿佛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这种轻松的状态让人联想到道家的逍遥游,诗人不仅在身体上得到洗净,内心也随之清净。接着,诗人提出“岂必鲁儒知此乐”,意在反问并表达一种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认为享受自然的乐趣并不需要受到古代儒者的约束,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思考。最后一句“舞雩风止在溪边”则将这种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来,仿佛在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休绿树濯清泉:描绘一个人在绿树下短暂休息的场景,清泉象征着洗净一切的力量。
  2. 垢尽身轻意欲仙:身体的污垢被洗去,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达到一种超凡的状态。
  3. 岂必鲁儒知此乐:反问传统儒者是否真的懂得这种乐趣,表达对传统观念的质疑。
  4. 舞雩风止在溪边:描绘祭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轻意欲仙”与“垢尽身轻”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洗净身体比喻为达到仙境,表达一种理想的境界。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人的观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儒家束缚的反思,追求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绿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清泉:代表纯净与洗涤,象征心灵的清新。
  • 鲁儒: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代表,强调个体与传统的冲突。
  • 溪边:自然的宁静之地,象征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休绿树濯清泉”中的“濯”字意思是: a) 洗涤
    b) 休息
    c) 游玩

  2. 诗中提到的“鲁儒”主要指的是: a) 道家学者
    b) 儒家学者
    c) 佛教徒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逍遥
    c) 怒火

答案

  1. a) 洗涤
  2. b) 儒家学者
  3. b) 逍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对传统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展示了不同的哲学思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其二 金缕曲·梅花岭瞻史公遗像 金缕曲 瘦蝶 金缕曲 金陵道中 金缕曲 前填吊健行一阕,亚子和之,凄婉特甚。兹复依韵写此,虽曰未逮,辄唤奈何 金缕曲 乙亥除日樊城度岁作 金缕曲 金缕曲·三次和南村 金缕曲 辛亥除夕感怀 金缕曲 长江黄昏即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佥宪 克字旁的字 清飙 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织绢娘 秀令 乘坚驱良 廾字旁的字 捎关打节 飠字旁的字 八旗子弟 衣冠土枭 十字旁的字 蒙以养正 月字旁的字 婴鳞获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