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0:2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24:40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后顾江已远,前睨山若寒。
棹进岸自回,天水未有极。
帘欣入绝巘,舟愕触潜石。
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
岸草不知愁,向人弄晴碧。
回头看,江水已经远去,前方山峦看上去像是寒冷的模样。
船桨向前划动,靠岸时又回旋,天水的尽头似乎没有尽头。
帘子愉悦地飘入绝顶的崖壁,船只惊讶地碰到了潜伏的石头。
东方的曙光还未明亮,北风吹来,寒冷更加寂静。
岸边的草木似乎无所畏惧,向人们展示着晴朗的碧空。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擅长诗歌和词作。其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为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本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多次游历江南水乡,感受自然的美好,诗中描绘了一幅江水与山峦相互映衬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诗人在行船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江水的浩渺,又目睹了山峦的巍峨,形成了水与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开头的“后顾江已远,前睨山若寒”展现出一种旅途的孤寂与思索,江水远去,山峦如寒,似在描绘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棹进岸自回,天水未有极”一句则强调了船行的无尽,江水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探索。接下来的“帘欣入绝巘,舟愕触潜石”,则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舟行中的惊喜与意外,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最后两句“岸草不知愁,向人弄晴碧”则是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岸边的草木无忧无虑,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乐观。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中“棹进岸自回”指的是什么?
A. 船靠岸的样子
B. 船桨的使用
C. 船的速度
诗中“岸草不知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快乐与无忧
C. 思念
“东暾澹未熹”中的“暾”指代什么?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答案: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