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46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其一
作者: 钱谦益 〔明代〕
淅淅斜风回隔林,
悲哉秋气倍萧森。
过禽啁哳衔兵气,
宿鸟离披逗瞑阴。
人倚片云投海角,
天收圆月护江心。
今宵思妇偏凄紧,
幸少清光照夕砧。
在斜风细雨中,树林隔着远方的村庄,
秋天的气息令人感到更加悲凉和萧瑟。
飞过的鸟儿啁啾着,似乎带着兵气,
栖息的鸟儿在昏暗的阴影中轻轻离去。
人倚着一片云彩,向海角望去,
天边的圆月守护着江心的宁静。
今晚思念的妻子更加感到凄凉,
幸好微弱的月光照亮了傍晚的砧板。
作者介绍: 钱谦益(1582-1664),字宗明,号惭愧,浙江嘉兴人,明末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夜,正值秋季,诗人身处江村,恰逢无月之夜,借此景抒发思乡之情和对妻子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开头的“淅淅斜风”给人以轻柔的感受,但随之而来的是“悲哉秋气倍萧森”的感慨,表现出秋天的凄凉与孤寂。诗中的鸟语和云影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人内心情感的反映。鸟儿的啁啾和飞离,似乎象征着离愁别绪,令人感到无奈与哀伤。
“人倚片云投海角”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身份的孤独与思乡的情感。最后两句“今宵思妇偏凄紧,幸少清光照夕砧”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思念的重量如同砧板上的重物,沉重而无奈,但微弱的月光又给予了些许安慰,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坚韧与不屈。
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情的深切思考,充分体现了钱谦益对秋天的感悟与人间情感的深邃。
诗歌通过对秋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感,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思妇”指的是谁?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