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3: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14:00
绿襟缃翼赤栏东,双立双栖入画中。
纵炫羽毛休见妒,为能言语却争工。
堂前报客声相应,陇首思乡梦不同。
枉自含愁频对舞,何须玉粒恋雕笼。
两只鹦鹉,绿衣黄翅,飞来赤栏的东边,
双双立在一起,双双栖息,恰似入了画卷中。
即便它们的羽毛炫丽多彩,也无须为此妒忌,
只因它们能言善语,才格外引人争赞。
堂前报客的声响与之相应,
而我在陇首却是思乡的梦境,截然不同。
白白地含着愁绪,频频对舞,
何必恋恋不舍于那玉粒雕笼呢?
毛师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尤其擅长通过动物的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诗人借助鹦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鹦鹉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二鹦鹉》是一首通过描绘鹦鹉形象而寄托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选取了两只鹦鹉作为主要意象,借此展现生命的活力和对自由的渴望。鹦鹉以其鲜艳的羽毛和灵巧的言语,成为了诗中生动的象征,它们的双栖双立不仅展现了和谐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诗人在描绘鹦鹉的美丽时,提出了一个深层的思考:即便鹦鹉的羽毛再炫丽,也不能掩盖其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其“报客声相应”与“思乡梦不同”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诗人虽然身处于繁华的环境中,却难以摆脱思乡之情的困扰,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最后,诗人以“何须玉粒恋雕笼”作结,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依恋可能会导致对自由的放弃,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探讨了自由、孤独与思乡的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歌围绕着自由与束缚、孤独与思乡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通过鹦鹉的描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鹦鹉的羽毛是什么颜色?
诗人对鹦鹉的情感是怎样的?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