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20:25
水调歌头(程良器嘉量别赋一阕纪泛舟之会,往返次韵)
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
棹飞穿碎金电,翻动水精宫。
横管何妨三弄,重醑仍须一斗,知费几青铜。
坐久桂花落,襟袖觉香浓。
庾公阁,子猷舫,兴应同。
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
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清境不相容。
击汰同情赏,赖有紫溪翁。
夜晚在南溪上泛舟,月光冷冷地映照着空中。
船桨划水,宛如飞过碎金般的闪电,翻动着水中如精美宫殿般的波光。
横笛吹响,何妨再来三次,喝酒还是得一斗,不知要花费多少青铜。
坐久了,桂花纷纷落下,衣襟袖子上满是香气。
庾公的阁楼,子猷的船舫,兴致应该是相同的。
从来就有这样的美景良夜,我们怎能不喜爱呢?
但恐怕在仙娥的溪水之后,嫌弃我身上沾染的尘俗之相,清幽的境界与我不相容。
同样的情趣相赏,幸好有紫溪的老翁相伴。
作者介绍: 葛胜仲,生活于宋代,是一位知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致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而受到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次泛舟的聚会上,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反思和逃避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诗人和朋友们在南溪上泛舟,月光如水,波光粼粼,映照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中“夜泛南溪月”开篇便设定了悠闲的氛围,接着通过“棹飞穿碎金电”的形象描写,将舟行的动态与水面的美丽结合,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夜色之中。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从对景物的描绘逐渐转向对情感的抒发,“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然而,随之而来的“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虽然陶醉于美景,内心却又感到对世俗的无奈与不安。最后一句“赖有紫溪翁”则暗含对友人的珍视与依赖,给全诗注入了一丝温暖的人情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既描绘了夜晚泛舟的美好场景,又表达了对尘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夜泛南溪月”描绘了什么场景?
“棹飞穿碎金电”中的“碎金电”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