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4:15
画帘钩重。惊起孤衾梦。二月初头桐花冻。人似绿毛么凤。日日苦雾巴江。岁岁江波路长。楼上熏衣对镜,楼外芳草斜阳。
轻轻拉开画帘,惊醒了孤独的梦。二月初,桐花仍在寒冻之中,仿佛人似那绿色的毛毛虫。每日都在巴江的雾霭中苦苦度日,年复一年江水波纹路漫长。楼上我对着镜子熏衣,楼外芳草在斜阳下显得格外动人。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巴江”可能指的是长江某一段,巴江地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而“斜阳”则常常用来象征夕阳西下,暗含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乔大壮,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长于民国,诗风受到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具备现代的特色。他的作品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清平乐》的创作背景或许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结合了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的追求。诗的开头“画帘钩重”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沉重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个安静的房间,伴随着孤独的梦境。接着,诗人以“二月初头桐花冻”引出了时间的概念,春天的到来与寒冷的桐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日日苦雾巴江”一句则把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压迫与困扰。长江的苦雾仿佛是对他内心世界的映照,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而在“楼上熏衣对镜”中,诗人又回到了个人的空间里,体现出一种温馨与细腻,似乎是在对自我的反思与整理。
最后,诗句“楼外芳草斜阳”则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又柔和的画面,阳光斜洒在芳草之上,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美好,即便是在孤独的时刻,依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存在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写孤独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思考。尽管生活中有苦闷,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依然存在,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将乔大壮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作对比,两个作品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乔大壮更加注重自然的描写,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