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3: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30:02
南歌子(四之一)
作者: 邓肃 〔宋代〕
竹影窥灯暗,泉声语夜长。
小窗无梦到高唐。
独引三杯长啸步修廊。
月午衣衫冷,莲开风露香。
阑干西角下银潢。
我欲乘槎天上泛寒光。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竹影透过灯光显得昏暗,泉水声在夜里似乎在低语,显得格外悠长。小窗外没有梦境的光影,遥不可及的高唐(传说中的美丽地方)。我独自饮了三杯酒,长啸一声,走在修长的走廊上。正午的月光照耀着我的衣衫,让我感到寒冷,莲花在微风和露水中绽放,散发着芬芳。我想乘着木筏,去天上翱翔,沐浴在寒冷的光辉中。
作者介绍:邓肃,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尤其在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优异。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情怀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南歌子(四之一)》展现了诗人邓肃对夜晚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竹影在灯光下显得昏暗,泉水声低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小窗外的高唐,象征着理想与梦境,诗人在现实中无法触及,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独引三杯长啸步修廊”,诗人独自饮酒、长啸,似乎在借酒消愁,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月光下的衣衫冷,暗示着他在温暖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孤寂,是一种内心的寒冷。莲花开放,香气四溢,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机,但在诗人的孤独中,这种美好似乎又显得遥不可及。
最后一句“我欲乘槎天上泛寒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想要乘着木筏在天上漂流,享受那份寒光中的宁静与美丽。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会,展现了一种清新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竹影窥灯暗”中的“竹影”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理想
c) 自然的幽静
“我欲乘槎天上泛寒光”中“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船
c) 一种花
诗中提到的“高唐”象征的是?
a) 现实的风景
b) 理想与梦境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