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2: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2:38:21
南浦·庚辰端午,乐城
作者: 顾学颉
榴花红透,正薰风时杂雨云晴。
蒲剑纵横艾虎,警笛忽声声。
喜得兰闺渐近,想凌波冉冉不生尘。
讵鸳鸯纸帐,麒麟青琐,倩女赋离魂。
曾记长安旧遇,便心心也自应牵萦。
为把遗钿寻倦,野草步轻盈。
笑语金尊频劝,向潇湘拼醉吊灵均。
只柔情中酒,年年汉水不曾醒。
红透的石榴花在薰风中绽放,正值时节,细雨与阳光交替。蒲剑和艾虎交错摆放,警笛的声音忽然响起。喜悦之情渐近于兰闺,想起在水面轻盈行走,不沾一丝尘埃。哪里有鸳鸯纸帐,麒麟青琐,还有那倩女赋予的离愁。曾记得在长安的旧日相遇,心中自然牵挂不断。为了寻找遗失的钿子,轻盈地走在野草上。欢声笑语中,金杯频频劝酒,向潇湘拼命醉酒以吊念灵均。唯有在柔情的酒中,年年汉水依旧未醒。
顾学颉,近代诗人,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该诗创作于庚辰端午(即公历年份)之际,正值端午节时节,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感受以及对往事的回忆,体现出浓厚的乡愁与柔情。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这个传统节日中的心境与感受。开篇通过“榴花红透”,展现出自然景象的美丽,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在细雨和阳光交替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内心的愉悦与思念。
“喜得兰闺渐近”一行,表现了对爱人的思念,兰闺象征着温柔的女性空间,暗示着诗人对爱人的向往。而“想凌波冉冉不生尘”则通过优雅的意象表达出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渴望在爱情中保持纯净与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则揭示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叹。长安的旧遇,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最后几句以欢快的饮酒场景结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快乐时光的珍惜,尽管岁月流逝,汉水依旧不醒,暗示着人们在生命长河中面对情感与记忆的复杂。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爱情和往事的深刻思考与热烈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爱情的思念、对传统节日的珍视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执着。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榴花”指代什么?
“兰闺”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汉水”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