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2:12
原文展示:
送无为守郑深道移严州
王之道 〔宋代〕
世称儒雅擅青徐,今见君侯信不虚。
报政未空更绣水,除书先已易桐庐。
郡邻帝所旋趋召,地切家山勿恋居。
千乘来迎催去急,邦人何计挽行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世人都称赞你儒雅而擅长青词(文采),今天见到你,果然不虚此行。你在政务上还未空虚,已经绣出了美好的水乡(指治理得当),而且早已将书信换到了桐庐。你所辖的地区是帝王所重视的,土地与家乡山水相连,不必再恋恋不舍。成千上万的车马来迎接你,催促你匆忙离去,百姓们又该如何挽留你的行车呢?
注释:
- 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风度。
- 青徐:青词的代表,指才华横溢,文采出众。
- 报政:指治理政务。
- 绣水:比喻治理得当。
- 桐庐:地名,历史上以水秀闻名。
- 郡邻帝所旋趋召:指所辖的地方受到皇帝的重视。
- 千乘:形容车马众多,表示迎接的盛况。
- 邦人:指本地的百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政治上积极参与,为人正直,诗歌多描写人情和自然,有浓厚的儒家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之道为朋友无为送行所作,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与人们对前途的思考。无为即将调任严州,诗人在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的称赞开始,展现了诗人与无为之间的深厚友谊,突出了无为的才华与德行。王之道通过对无为的赞美,表达了对他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诗中提到“绣水”,不仅描绘了美好的治水成就,也象征了无为在政务上将要取得的更大成就。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无为的归属感与责任,劝他不要依恋故土,反而应当迎接新的挑战。最后一句“邦人何计挽行车”更是流露出诗人对无为前途的关切与无奈,表达了对离别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称儒雅擅青徐:开篇直接称赞无为,表示他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
- 今见君侯信不虚:见到无为后,确认了他声名的确实性。
- 报政未空更绣水:赞美无为在治理上的成就,暗示他将继续努力。
- 除书先已易桐庐:表明无为已经做好了调任的准备。
- 郡邻帝所旋趋召:强调无为的职务受到重视,显示其能力。
- 地切家山勿恋居:劝他不要留恋故乡,要迎接新的挑战。
- 千乘来迎催去急:描绘了无为受到的热烈欢迎,暗示他的重要性。
- 邦人何计挽行车:表达了百姓对他离去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报政未空”与“除书先已易”,构成了整齐的对仗。
- 比喻:用“绣水”来比喻治理的美好,生动形象。
- 夸张:千乘来迎,展示了盛大的场面,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儒雅:象征着文化与修养。
- 绣水:象征着治理的美好与成就。
- 千乘:象征着声望与人气,反映出无为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之道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诗中提到的地名“桐庐”代表什么?
-
“千乘来迎”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无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 B. 无为非常孤独
- C. 无为的车马很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与祝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展现了友谊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之道 vs. 李白:王之道的诗语言更为朴实,注重情感的细腻;而李白的诗则更为豪放,充满了个人的理想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诗词的发展有系统的阐述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