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7:47
归耕
作者: 刘过 〔宋代〕
途穷百无成,或许营菟裘。
依然大板宫,蚁穴梦封侯。
人生眠饭耳,物外亦赘疣。
科名付诸公,老矣吾归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归隐生活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在世事的尽头一无所成,也许只能依靠一层薄薄的菟裘(野草的皮),而仍然不变的是那大板宫(象征繁华的宫殿),在梦中却被蚁穴所封闭。人生不过是吃饭而已,物质之外的烦恼犹如赘疣。科举的名声最终归于公众,如今我已老去,只想归隐休息。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科名付诸公”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功名观念,强调个人名声与社会的关系。古代的士人追求功名利禄,但往往失去本心。诗中反复提到的“归”字,代表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刘过,字梦阮,号东篱,宋代诗人,以其个性洒脱、作品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归隐思考,抒发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刘过晚年,经历了仕途的失意与世事的纷扰,他选择归隐,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归耕》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途穷百无成,或许营菟裘”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经历了世事的无奈后,他意识到自己虽然努力,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接下来的“依然大板宫,蚁穴梦封侯”则展现了繁华与庸俗的对比,虽然心中仍然有追求,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和无奈。
“人生眠饭耳,物外亦赘疣”这一句更是直白地指出人生的简单与物欲的烦恼,隐喻着在纷繁的世界中,真正重要的只是生存,而那些多余的欲望反而成为生活的负担。最后,“科名付诸公,老矣吾归休”则是对功名的最终放下,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决心。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展现了刘过对尘世的淡泊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表现了对功名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刘过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途穷”意指什么?
A. 道路开阔
B. 走到尽头
C. 前途光明
D. 旅行愉快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无所谓
D. 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别业》与刘过的《归耕》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在诗中描绘了自然的清幽与宁静,强调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刘过则更多地反思人生的无奈与功名的虚妄,两者都体现了对繁华生活的逃避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