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8:03
寿楼春
作者:吴藻
垂湘帘黄昏。映疏花琴瑟,凉月纷纷。
渐觉轻罗称体,薄寒中人。谁似我双蛾颦。
有素娥涓涓啼痕。况墨会灵霄,瑶清仙侣,
聚散半如云。春归去,秋平分。
感华年逝水,影事前尘。
空自偷声减字,断肠回文。
扶病骨,招诗魂。忏旧愁愁还翻新。
但闲了琴床,金炉博山香不温。
在黄昏的时分,垂下湘帘,映照着稀疏的花与琴瑟,凉爽的月光纷纷而来。
渐渐感受到轻薄的罗衣贴身,微寒的夜中,我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谁能像我这样眉头紧蹙,愁苦万分?
有如素娥一般,泪痕点点。
更何况相聚与离别如同墨迹飘散在灵霄之间,瑶台上的仙侣,
聚散如同半空中的云彩。春天已然离去,秋天平分着残余的时光。
感叹华年如流水般逝去,往事如影随形。
我独自低声吟唱,字句减短,断肠的回忆如同文句般缠绵。
扶着病骨,招唤诗魂,旧愁翻新,愁苦依旧。
只是琴床闲置,金炉里的博山香也已不再温暖。
吴藻,清代诗人,字子文,号听雨山人,擅长诗词,尤其在婉约风格上有其独特的表现。他的作品多描绘细腻的情感,善用意象,语言优美。
《寿楼春》创作于吴藻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之际。时值春秋交替,诗人感叹岁月流逝,情感沉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
《寿楼春》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情的细腻描写。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孤寂,湘帘轻垂,乐音缭绕,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愁。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渐渐感受到内心的寒冷与孤单,愁苦的情感不断加深。
诗中“谁似我双蛾颦”一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深切体会,仿佛在自问自答,愁苦的情绪难以言表。接着,诗人联想到嫦娥的泪痕,进一步强调了悲伤的情感。“聚散半如云”,这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同云彩般虚幻而难以捉摸,春去秋来,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尽的惋惜。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具特色,轻罗、凉月、琴瑟等元素构建出一个清幽而富有诗意的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自身,感叹旧愁翻新,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结尾提到的“金炉博山香不温”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象征着生活的冷淡与内心的孤寂。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描绘,将个人的孤独与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仙子
C. 王母
“春归去,秋平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无所谓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