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19
谁似先生,弹远游冠,上黄金台。
但日亲风雅,自多悬解,相欢鱼水,焉用行媒。
为保和平,肯辞劳瘁,万国同心乾一杯。
归来夜,更萦怀构厦,梁梁需材。
声名贯耳如雷。数樽俎雍容第几回。
正叹深微管,一匡谋定,情殷吊屈,九辩招来。
果得传神,无妨走样,章句儒诚何有哉。
嘤鸣感,愿百川归海,荡尽馀哀。
谁能够比得上您,游历四方,名声在外。
只要亲近风雅,自然会有交流的乐趣,何必依赖媒人呢?
为了维护和平,愿意放弃劳累,愿万国齐心共饮一杯。
归来夜晚,思绪萦绕,构筑理想的家园,需要的材料多得很。
您的名声如雷贯耳,几次宴请,丰盛的酒席又能有多少呢?
不禁叹息那深远的音乐,谋划已定,情深意切,九辩的诗篇也被召来。
若能传神,只要不拘一格,儒雅的章句又有什么关系呢?
愿如同鸣叫的鸟儿,愿百川归海,荡涤所有的忧伤。
龙榆生(1882-1961),字子荣,号梦孚,浙江绍兴人,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用优美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诗作缘起于作者收到郭鼎堂先生的复信,表达对其深厚情谊的感激与共鸣,同时也体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整首诗体现了龙榆生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开头以“谁似先生”引出对郭鼎堂的赞美,显示出对其才华和成就的敬仰。接下来,从个人情感逐渐扩展到国家的和平,显现出诗人关心天下大事的情怀。诗中提到的“万国同心乾一杯”,传达出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期待,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在结构上,诗歌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最后,诗人以“愿百川归海”结束,寓意深远,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令人深思。
谁似先生,弹远游冠,上黄金台。
描述郭鼎堂的非凡成就和声望,突出其游历的壮丽。
但日亲风雅,自多悬解,相欢鱼水,焉用行媒。
表达了与郭先生的亲密关系,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
为保和平,肯辞劳瘁,万国同心乾一杯。
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归来夜,更萦怀构厦,梁梁需材。
抒发了对理想家园的向往和对未来建设的期待。
声名贯耳如雷。数樽俎雍容第几回。
形象地表达了郭的名声,及诗人对其宴请次数的感慨。
正叹深微管,一匡谋定,情殷吊屈,九辩招来。
表现出对文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诗歌的热爱。
果得传神,无妨走样,章句儒诚何有哉。
反映出对文学创作的开放态度,强调内在的真实感受。
嘤鸣感,愿百川归海,荡尽馀哀。
最后借助自然意象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寓意深远。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和平与理想的家园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对国家与世界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传达了对社会、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诗中“声名贯耳如雷”的意思是?
a) 声音很小
b) 名声非常响亮
c) 声音悦耳
“愿百川归海”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解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 喜获郭鼎堂先生复书》的诗意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