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文孝庙》

时间: 2025-07-28 21:23:52

诗句

德隐前星民已和,山隈水曲庙何多。

皇孙不得承天统,犹使而翁恨蜡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23:52

原文展示:

德隐前星民已和,山隈水曲庙何多。
皇孙不得承天统,犹使而翁恨蜡鹅。

白话文翻译:

德行隐逸的人如同前面的星辰,百姓已经安定。山间和水边的庙宇何其多啊!
皇孙无法继承天子的统治,仍然让老翁心中恨意如同蜡做的鹅。

注释:

  • 德隐:指隐士或有德行的人,强调其品德高尚。
  • 前星:指天上的星星,常用来比喻德行高尚的人。
  • 民已和:百姓已经安定,生活和谐。
  • 山隈水曲:指山的凹处和水的曲折地方,形容环境优美。
  • 皇孙:指皇帝的孙子,这里暗指皇位的继承者。
  • 承天统:继承天子的统治。
  • :指老翁,通常代表年长者或前辈。
  • 蜡鹅:蜡制的鹅,象征着虚假和不实,暗指对现实的不满。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皇孙不得承天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位继承问题的关注,可能隐含对政治局势的批评。同时,隐士和庙宇的意象,体现了对道德和自然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极,宋代诗人,其诗风兼具清新与沉郁,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使得诗人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诗歌鉴赏:

《文孝庙》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庙宇的意象,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首句“德隐前星民已和”开篇即以隐士的德行和百姓的安定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期望。接下来的“山隈水曲庙何多”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然而,最后两句“皇孙不得承天统,犹使而翁恨蜡鹅”却转向了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失落。这里的“蜡鹅”作为意象,象征着虚假和无奈,突显了诗人的情感深邃和复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自然和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心中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德行、自然和政治的思考,诗歌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德隐前星民已和:隐士的德行如同星辰般明亮,百姓因此安定。
  2. 山隈水曲庙何多:山水环绕的地方,庙宇林立,显示出人文气息。
  3. 皇孙不得承天统:皇帝的孙子不能继承王位,暗示政治的混乱。
  4. 犹使而翁恨蜡鹅:即使如此,老翁依然心中充满了对现状的失望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行比作星辰,表示其光辉和重要性。
  • 对仗:如“山隈水曲”与“皇孙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蜡鹅象征着虚假和失落,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政治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悲剧的深刻反思。情感基调复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事的无奈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德行和光明。
  • :象征人文精神和道德追求。
  • 蜡鹅:象征虚假和失落。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政治现实的无奈,反映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德隐”指代什么? A. 有德行的人
    B. 隐士
    C. 政治家
    D. 学者

  2. “蜡鹅”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虚假
    C. 富贵
    D. 和平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政治的批判
    C. 对人生的无奈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
  • 王维《山居秋暝》: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心境的和谐,反映出对生活的宁静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十月九日 蔬圃绝句 戏咏村居 感昔 秋懹 杂赋 初见庐山 假山小池 春日杂兴 龟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赦的成语 违抜 丿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侵斥 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再生父母 岂其然乎 龍字旁的字 晩田 秃宝盖的字 折冲厌难 途经 野水 机会主义 没偏没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