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6:23
双调 卖花声_雪儿娇小歌
作者: 徐再思 〔元代〕
雪儿娇小歌金缕,老子婆娑倒玉壶,满身花影倩人扶。
昨宵不记,雕鞍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
碧桃红杏桃源路,绿水青山水墨图,杖头挑着酒胡芦。
行行觑着,山童分付,问前村酒家何处?
红罗佩吐狮头玉,碧珥香衔凤口珠,风流相遇恨须臾。
梨花淡月,楼台如故,教吹箫玉人何处?
云深不见南来羽,水远难寻北去鱼,两年不寄半行书。
危楼目断,云山无数,望天涯故人何处?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身穿金缕衣,舞姿优雅,宛如花影在轻柔的扶持下。昨晚的欢愉已经模糊,但今朝酒醒时却不知身处何地。诗人描述了桃花与杏花交相辉映的桃源之路,绿水青山如同水墨画般美丽,手中挑着酒葫芦。行走在路上,询问山童前村的酒家在哪里。女子佩戴红罗,玉饰华美,风流倜傥的相遇却恨时间短暂。梨花在淡月下静静开放,楼台依旧,吹箫的玉人又在何处?云深处看不见南方的飞鸟,远水难寻北方的游鱼,过去两年未曾寄出半行书。站在高楼上,目光所及是无数的云山,遥望天涯,故人又在何处呢?
作者介绍:徐再思(1297-1370),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爱情与人生,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词作寄托个人情感,反映生活中的美好与失落,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词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以“雪儿娇小歌金缕”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婉约的氛围,女子的舞姿优雅,犹如花影摇曳,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通过“昨宵不记,雕鞍归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碧桃红杏”、“绿水青山”,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也象征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尤其是“杖头挑着酒胡芦”,传达出一种洒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在描绘女子的美丽时,诗人又不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风流相遇恨须臾”,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情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危楼目断”中展现出对远方的渴望,最终以“故人何处”作结,回归到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词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深邃,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整首词通过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展现了人们在追求幸福与理想生活过程中的思索与感慨。
诗中“雪儿”指代的是:
A. 一种花
B. 一位女子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碧桃红杏”这一句中,主要描绘的是:
A. 颜色
B. 季节
C. 景色
D. 人物
“两年不寄半行书”反映了诗人的:
A. 与故人的疏远
B. 与女子的爱情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