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2:00
寰海后十首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 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官匪拾遗休学社,徒惊绛灌汉公卿。
曾经在战乱时期谈论和平,又有几次在和平时期谈论战争呢? 传令的鹤羽书和风檄都已用尽,孩子们谈论海外国家,婢女们谈论军事。 在梦中草拟奏疏,流下苍生的泪水,诗中描绘的莺花蕴含着稗史的情感。 官员们不必像拾遗那样学习社会,只是徒然惊动汉朝的公卿。
作者介绍: 魏源(1794-1857),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魏源在《寰海后十首》中的一首,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谈论,揭示了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中“鹤尽羽书风尽檄”形象地描绘了战事的频繁,而“儿谈海国婢谈兵”则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后两句通过“梦中疏草苍生泪”和“诗里莺花稗史情”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魏源作为思想家和诗人的双重特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鹤尽羽书风尽檄”比喻什么? A. 和平时期 B. 战事频繁 C. 社会动荡 D. 官员不作为
诗中“儿谈海国婢谈兵”反映了什么? A. 和平时期的生活 B. 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C. 官员的作为 D. 历史的变迁
诗中“梦中疏草苍生泪”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思考 B. 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C. 对战争的忧虑 D.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